韦加宁用自己的医学行为推动中国特色医学事业发展,矗立起大医精诚的丰碑,影响一批又一批青年人的进步,是多么的惬意!大医行道豪气(尊严)生,医患同位俗世情也。
时空的距离有助于我们去观察、认识人和事,凡是经过时间检验沉淀下来的历史人物,更显示本真。2023年4月一代手外科宗师韦加宁教授离开我们20周年了,将秦泗河与韦加宁心交之往事首次表述,对青年学们应有启迪。
一
1978年,秦泗河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进修,从新华书店购买了一部北京积水潭医院编著的《手外科学》(图1),1980年又购买了孟继懋主编的《骨与关节损伤》(图2),成为我反复阅读的工具书。
图1.1 1978年出版《手外学》书价4.05元
图1.2《手外科学》第一版没有作者署名
图1.3手外科学开篇毛主席语录
图2.1 1980年出版《骨与关节损伤》书封
图2.2《骨与关节损伤》出版时,主编孟继懋教授已去世
二
1981年,秦泗河在山东莱芜县一个乡镇医院创建了手术矫治小儿麻痹后遗症的矫形外科,萌生去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参观学习之强烈愿望。1983年春,山东召开骨科学术会议邀请北京积水潭医院蔡汝宾主任来鲁演讲,经时任山东省立医院骨科赵安仁主任引荐,蔡汝宾教授支持我去积水潭医院参观学习。刚从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进修返回济南的张佐论大夫,特意给韦加宁写了封信请他帮助我去手外科参观。
10月份秦泗河到达了北京积水潭医院,先通过蔡汝宾教授参观了创伤骨科,然后面见韦加宁,他告诉我因白天太忙,晚上去家找他交流,参观2天手外科后,我心底感恩呼唤遇到贵人相助也。
三
秦泗河与韦加宁诗解及图片说明。
图3 1996年北京市春节团拜会-与韦加宁在京广中心合影
图4 2003年2月,秦泗河去肿瘤医院看望韦加宁在病床留影
图5 北京市政府主持韦加宁在万佛陵园骨灰安葬仪式,前排左4起:王澍寰院士,郭子恒(曾任卫生部副部长),北京市领导,秦泗河
图6 秦泗河给韦加宁陵墓填土
图7 韦加宁墓碑肖像前-摆放他生前编著的《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
图8 人民好医生韦加宁墓碑、雕像
图9 韦加宁骨灰安葬仪式现场布置
图10《韦加宁手外科手术图谱》岂有文章惊海内,但留清白在人间
韦加宁大夫,用旺盛的医学生命与杰出的学术贡献,展示了大变革时代一个中国医生应有的地位与角色、使命与担当,韦加宁手术风格、绘图艺术、人品才气、大爱之心的祥云瑞气,成为造就医生的源头活水、榜样力量。
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写道:“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韦加宁用自己的医学行为推动中国特色医学事业发展,矗立起大医精诚的丰碑,影响一批又一批青年人的进步,是多么的惬意!大医行道豪气(尊严)生,医患同位俗世情也。
七律
参加韦加宁追掉会
秦泗河
2003年4月22日上午于积水潭医院
天穹感动落泪雨[1],白花铺挂“积水潭”。
加宁静卧鲜花里,灵魂悄悄语不宣。
悼念人流不忍去,籍借英灵战“非典”[2]。
哀哉挚友永别离,心中祭祀在年年[3]。
[1] “白求恩奖章”获得者、“人民的好医生”韦加宁的追悼会,北京市委原定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召开,由于正是抗SARS最严峻时期,仅在积水潭医院进行。4月22日上午8点举行了一个小规模的遗体告别仪式。其时,天空沉沉,下着细雨,那是韦加宁的人格把上天也感动了。
[2]参加悼念的人们会继承韦加宁的遗愿,学习他的精神,打赢这场抗非典的战争。
[3]秦泗河作为对韦加宁特别崇敬、心交的老朋友,年年祭祀他的英灵,加宁的风范精神会永远记在心中。
七言诗
追忆韦加宁
2003年5月10日
初识加宁在金秋[1],合肥研讨重建手[2]。
九十年代为人杰[3],新年团拜话不休[4]。
希望工程富塬开[5],黄土高原建爱洲。
生命终注成一书[6],人格精神天地流。
[1] 1983年10月我作为来自农村的医生,带着济南山东省立医院张佐伦医师(后成为博士生导师)给韦加宁的介绍信,第一次进入北京积水潭医院参观学习。当时为手外科主治医师的韦加宁因上班时间太忙,叮嘱我下班后到他家中晤面交谈。当晚在其家中见面交流时,尚帮我审改了一篇医学论文。
当时秦泗河惊喜、庆幸,真是巧遇好人啦。
[2]1984年9月,在合肥参加全国首届手外科研讨会议,王澍寰教授特别在大会上介绍了韦加宁的学识人品、绘画技能,给我留下更全面深刻的印象。
[3] 1988年,我被人事部选拔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术专家”,全国主要媒体报道我的事迹后,韦加宁给我写信祝贺。1990年韦加宁亦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殊荣。
1999年12月29日,应韦加宁之邀再去积水潭医院参观手外科病房,一个上午参观了韦加宁做的3例手外科手术,其中2例手术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中午在医院食堂,我们俩共进午餐,他用了一个半小时给我谈了他的学习方法及经历,特别谈到了努力奋斗,有苦就有甜。其间,有两位本院的职工自身有病欲找他做手术,说如果再不做,韦大夫就退休了。一个医生做到这个程度,着实令我感慨。
[4] 1996年春节,我作为知识分子代表参加北京市委、市政府在京广中心召开的“迎新春团拜会”,巧遇积水潭医院韦加宁和杨克菲教授,我们同座一桌,欣观大厅内鲜花、红灯的节日盛装。聆听北京市主要领导的新年贺词后,又观看了歌舞演出,团拜会散时似乎仍感到心中的话儿未叙完。
[5] 1994年6月,韦加宁的夫人李景英教授(原积水潭医院原子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提前退休,赴陕北蒲城县黄土高原的“富塬小学”任教。她的举动推动了蒲城县乃至陕西省希望工程的开展。我看到此消息,立即给韦加宁去信,赞赏他夫人的这一行动,并邮去300元人民币,代交给李景英资助那里贫穷的孩子。
[6] 2002年底惊悉韦加宁患癌症,立即去信问候。李景英给我回信谈了加宁的病情。在他住肿瘤医院期间,我曾二次去看望。加宁说,他与生命争时间,只要《手外科手术图谱》完成,他的生命就会落下帷幕。交书稿的第三天,他就逝世了。最后的过程应验了他对生命的承诺。
来源:秦泗河矫形医学研究院
作者:秦泗河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为转载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相关权利人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处理配合采取保护措施,以保障双方利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