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靖主任医师团队研究表明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可显著改善中国成人失眠

2023
04/19

+
分享
评论
北大医院
A-
A+

失眠的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DCBT-I)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来自中国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使用数字疗法进行主动健康干预具备良好的物质条件。

3月27日,北大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马靖主任医师团队在JAMA Network Open上发表文章《Digital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 Using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 in China:A Pilo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Q1区,IF 13.353)。这是一项随机对照单盲临床研究,评估了基于智能手机应用(App)的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DCBT-I)在中国失眠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显示该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严重程度。

66931681686966602

失眠在全球患病率高,我国有超3亿睡眠障碍患者。慢性失眠障碍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也与心血管代谢疾病、肿瘤、焦虑、抑郁等相关。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最常用,起效快,可以短期改善睡眠,但缺乏长期有效证据,多种不良反应具有潜在风险。例如,镇静安眠药物的呼吸抑制可能加重慢阻肺、呼吸衰竭、睡眠呼吸暂停、肾功能不全患者病情,药物蓄积风险高,这些都是临床棘手的情况。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作为一种具有教育性本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权威指南推荐的慢性失眠一线治疗,也可以与药物联合使用。传统CBT-I需要患者与咨询师面对面进行治疗,共需6-8周,耗时费力,且需要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治疗师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中国失眠人口巨大、地区发展不平衡、专业治疗师相对缺乏,严重制约了CBT-I的应用。而移动终端实施的数字化CBT-I(DCBT-I)则能突破时间、空间以及治疗师的限制,为失眠患者提供便利的同质化服务。

本研究使用一款中文DCBT-I手机应用程序(APP)开展了一项单盲RCT研究,该应用在内容、语言和表达形式上更符合中国文化背景。研究共入组82名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14分的慢性失眠障碍患者,按1:1分为两组。对照组为睡眠教育组(包括睡眠卫生教育和刺激控制知识),干预组为DCBT-I治疗组,两组均应用界面相同的App,但干预内容不同。主要终点指标为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

4741681686966747

图1:研究方案及结果概述

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充分的睡眠教育和DCBT-I都可以显著地改善失眠严重程度(ISI)且效应量均较大(Cohen d>1),但是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结束后6个月(交互作用分析),DCBT-I组的疗效要显著优于睡眠教育组(P<0.05)。

63901681686966917

33521681686966986

图2:左图为DCBT-I组和睡眠教育组治疗前后ISI的比较。右图为DCBT-I组和睡眠教育组两组ISI差值的分析(*P<0.05)

并且,DCBT-I在改善其他睡眠质量和情绪参数方面也优于充分睡眠教育组。该疗法可改善睡眠日记参数(主观睡眠质量的经典评价方法),包括提高睡眠效率、延长总睡眠时间,降低睡眠潜伏期、睡眠中醒来的次数和时间。在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智能手环记录的总睡眠时间显著延长。应用SF-12、PHQ-9、GDA-7问卷评估失眠者的生活质量和焦虑、抑郁情绪,在某些时间点也有显著改善。

为取得更坚实的结果,本研究对照组单盲设置与既往研究相比更为严格,睡眠教育内容几乎包括CBT-I睡眠卫生教育和刺激控制板块中的所有重点知识。并且是首个使用相同界面、每日推送教育信息来设置单盲对照的DCBT-I临床研究,也是在失眠临床研究中首次使用可穿戴设备评估睡眠质量。

该研究表明,通过手机应用实施的DCBT-I可有效改善中国成人慢性失眠障碍患者的失眠严重程度,非常适合在地域辽阔、医疗资源不均衡但智能手机普及的环境中使用,有利于为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同质化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失眠患者,如睡眠呼吸暂停、慢性II型呼吸衰竭、肾功能不全等,DCBT-I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减少镇静安眠药物带来的风险,有利于基础病的管理。

失眠的数字化认知行为治疗(DCBT-I)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尚缺乏来自中国的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我国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可穿戴设备的应用也极为广泛,使用数字疗法进行主动健康干预具备良好的物质条件。马靖率领睡眠呼吸团队开展的本项研究,是移动终端实施的数字疗法在睡眠医学临床实践方面的有益探索。

马靖主任医师是论文通讯作者,张成副研究员是论文第一作者,神经内科郭小明副主任医师对研究进行了指导和帮助,呼吸和危重症医学专科睡眠单项规范化进修学员刘宇轩医师是研究实施的骨干。

作者简介

53151681686967058

马靖,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委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基础与临床,并开展了交叉学科研究、医工合作和睡眠大数据研究。

59641681686967195

张成,副研究员。长期从事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及科研工作。

获得美国注册多导睡眠技师(RPSGT)认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论著11篇。以第二完成人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1项、专利2项。参编参译著作3部。

END

图 文: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

编 辑:宣传中心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数字化,睡眠,药物,研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