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带你走进南沙院区文化长廊
立院为公,百年芳华。作为百年老院的新院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下称南沙院区)既是“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百年文化精神的传承者,又是新时代中山医在大湾区发展新传奇的谱写者。
漫步在南沙院区,你能发现,历史与现代、科技与人文在这里碰撞出许多奇妙的火花。
南沙院区文化长廊分为4个区域,A、B区位于联结起南北院区的风雨连廊中轴线,C区桥墩喷绘位于院区中庭,D区位于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中心25楼,它们分布在院区各个位置,散发出不同的文化魅力。
在呈现方式上,文化长廊使用了大量的LED全彩显示屏、多点触控互动屏、滑轨屏等数字展示技术,内容传统、形式新颖,让观展者“沉浸式”体验。
百年医脉,赓续前行
大浪淘沙、千帆竞发,百年历史长河沉淀下许多砂金,它们在文化长廊A区中,通过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再次面世一段段详实的文字记录,将参观者带到那些历史上的“高光时刻”。
▲柯麟老院长与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八大国家一级教授铜像位于丝带艺术桌中间
▲“筚路蓝缕、艰苦创业”“深根厚基,奠基开元”“跨越发展、深化改革”“新征程、新未来”四个发展阶段展现了中山一院建院113年的重大历史事件
“百年芳华”“长河掠影”
“日月新天”“敢为人先”
“大医中山”“海纳百川”
“重点专科”“医之重器”
它们是中山医百年历史的缩影
又饱含新时代新征程中 医院创建国家医学中心的踌躇满志
▲在“日月新天”中,智慧屏镶嵌在医院标志性建筑的浮雕之中,给人一种历史与科技交融之感
▲数字技术装置多点触控互动屏载入了南沙院区建设大事记,一幅横跨六年多的时间卷轴呈现在眼前
▲2018年7月17日,南沙院区建设项目动工建设时的第一铲土壤样品
▲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是新一代中山医人的使命
▲历史上珍贵的老病案组成的“长河掠影”,它们跨越时代,却历久弥新
▲援外路、风雨情,“海纳百川”以启航的风帆为造型,展现了医院援助海外的足迹和开展国际合作的事迹
▲开先河、创新例,“敢为人先”展示了中山医人践行孙中山先生一生倡导的“敢为天下先”之进取精神,在医、教、研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医之重器”“重点专科”带你了解南沙院区的先进医疗设备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网红打卡点”受到医院职工、来院参观人员的欢迎
党建引领,文化凝心
在113年的医学实践中,中山一院被烙上了,患难与共的家国情怀,“三基三严”的传承体系,源源不断的改革动力,忠贞不移的红色基因,贯穿其中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精神追求。
▲“精神引领”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医疗卫生的重要论述,“红色医生”记载了中山一院柯麟老院长的传奇生平
▲“文化凝心”滑轨屏数字装置设置三级多媒体界面,带你了解中山一院百年红色文化
▲“无敌中山医”集中展示了中山医人在抗击新冠疫情时期的大医担当
“红色医生”“精神引领”
“文化凝心”“党建引领”
“无敌中山医”共同讲述了
在不同年代的艰苦考验下红色基因在中山医人身上的传承与发扬
▲“学习天地”琳琅满目的藏书柜里装满了中山一院各专家、科室的智慧成果,可供参观者翻阅学习
▲参观者通过互动屏学习党建理论知识
▲“党建引领”分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宣传与文化建设、统战与党团建设三大内容,展示了多彩的党建文化
▲天花板的红飘带寓意红色基因的传承
敢为人先,医病医心
漫步在光影交错的中庭,30多个桥墩通过喷绘美化,把中山医历史上的第一呈现出来,带你领略百年中山医的医学传奇,全国第一例肾移植手术,全国第一例连体婴儿分离手术,全国第一例“设计婴儿”诞生,世界首例100%烧伤面积病人抢救,世界首例无缺血心脏移植手术 。
……
这些医学奇迹靠的是中山医人勇开先河的创新意识,精湛高超的医疗技术,治病救人的赤子之心。
▲以时间为序、突破为轴,串联起医学史上众多第一
▲彩色喷绘和建筑环境相得益彰,变成南沙院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生命之钥,时代征程
契合国际交流与人才培养中心功能与墙面贴合的智慧化条形屏布展
“医学泰斗”“毓仁作圣”
“学科人才”“科研硕果”
“妙手仁心”“医学中心”
...
在这里举办学术沙龙来一场人文与科学的交汇
▲文化展区点缀了学术交流空间
砥砺一百余年,大医精诚铸辉煌,横跨两个世纪,一片丹心报家国,传奇中山医,将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 谱写新的医学传奇。
END
内容来源:中山一院
视频:时间网络
编辑:周 瑜
初审:潘曼琪
审核:赖佳明
终审:彭福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