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交叉RCT研究设计证明:对于不同患者次用降压药物的单药治疗,可能存在平均5mmHg的差异。
每日毅讯
高血压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病,每年贡献了全球超过1000万人的死亡,约占全球年死亡总人数的20%。全球目前有大约12亿的高血压患者,我国有约2.45亿的高血压患者。然而,目前高血压的治疗还是标准化治疗为主,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标准。近期,JAMA杂志发表了一篇探求个体化降压治疗差异的RCT研究。
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重复的交叉试验,在瑞典的一家门诊对心血管事件低风险的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四种不同高血压药物的降压效果的评估。混合效应模型用于评估个体对一种治疗的反应优于另一种治疗的程度,并估计通过个性化治疗可实现的额外血压降低。每个参与者被安排随机接受4种不同类别的降压药物(赖诺普利 [ACEI]、坎地沙坦 [ARB]、氢氯噻嗪 [HCT] 和氨氯地平 [CCB])的治疗 ),重复给予2种药物类型。本研究的疗效终点为每个治疗期结束时患者的日间动态收缩压水平。
研究结果显示:280名随机参与者中有270人(54%男性;平均年龄64岁)记录了1468个完整的治疗期(中位长度,56天)。个体之间对不同治疗的血压反应差异很大 (P<0.001),特别是赖诺普利vs氢氯噻嗪、赖诺普利vs氨氯地平、坎地沙坦vs氢氯噻嗪、以及坎地沙坦vs氨氯地平。赖诺普利vs坎地沙坦和氢氯噻嗪vs氨氯地平的选择差异较小。平均而言,个性化降压治疗有可能提供额外的4.4mmHg收缩压降低。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交叉RCT研究设计证明:对于不同患者次用降压药物的单药治疗,可能存在平均5mmHg的差异。无独有偶,笔者在2个月前在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发表了一篇Review,提出了高血压病因学治疗的REASOH方案。众所周知,目前已有的高血压治疗方案是不去具体区分个体的差异(除了禁忌症和强适应症),而自由的或者标准化的选择任何一种降压药物治疗。然而,在精准治疗的时代,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于患者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的检测,明确患者最有可能的高血压病因,并给予对应的降压药物治疗。这样做得好处是:
可能带来平均5mmHg左右的额外降压幅度
从源头上切断高血压的起因,治标治本。
笔者目前在同济十院的高血压中心拟推进的高血压病因学治疗的Pannel,就是以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为目标,推动高血压治疗进入精准化时代。
参考文献: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article-abstract/2803518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