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大脑”!24岁小伙突发脑出血昏迷,原来是它惹的祸……
24岁的小徐是一名物业公司的保安,上班时突然感觉头痛头晕继而出现剧烈呕吐,意识模糊。
同事发现后,赶紧喊救护车把他送到南京市第一医院急诊科就诊,我院急诊科医生立即安排了急诊CT检查,发现小徐右侧顶叶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内积血伴有梗阻性脑积水,随即联系神经外科专家会诊。
此时,小徐已经陷入昏迷,随时有脑疝危险。神经外科医生崔斯童会诊后建议患者立即急诊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先行处理脑室内积血,保住生命。手术顺利,通过两根引流管,小徐脑内的压力下降,意识也逐渐恢复了正常,暂时脱离了危险。
随后,小徐被安排在神经外科住院,情况逐渐稳定,但出血原因还不明确。医生给小徐进一步安排了头颅CTA检查,发现原来是右侧顶叶巨大血管畸形导致了这次出血。虽然通过引流手术,脑内出血能得到缓解,但脑血管畸形随时有再次破裂出血的风险,还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主任樊友武教授组织科室进行了术前讨论,患者的血管畸形位于右侧顶叶,靠近中央前、后回功能区,直径最大约5cm,且伴有深静脉引流,分级很高,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可能导致偏瘫。但如不手术,则小徐随时有再次脑出血的风险。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唐勇反复和患者父亲沟通,家属考虑后选择接受手术治疗。
手术按计划进行,手术医生唐勇规划了手术切口,打开颅骨及脑膜后,看到了盘踞于右侧顶叶脑组织的血管畸形团块,表面匍匐着粗大的异常动脉血管,局部张力很高,像“愤怒的大脑”。医生在显微镜下,先行确定了血管畸形的范围,然后沿着周边正常结构逐渐进行分离,小心避开功能区,仔细辨认和保护正常脑血管,一一离断异常畸形血管,最终实现了血管畸形团块的完整切除。
手术顺利,术后小徐很快恢复意识,肢体活动也没有受到影响。经过这次手术,也彻底解决了小徐的后顾之忧,年轻的生命,再也不用担心再次脑出血可能导致的灾难性打击。小徐很快出院,恢复良好,没有明显后遗症,生活很快回到正轨。
唐勇主任介绍,脑血管畸形,是指脑动脉和静脉混合在一起的畸形血管团,特点是动脉静脉化、静脉动脉化,畸形血管壁薄弱却承受较大的供血压力,所以容易发生破裂出血。该病的发作多与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有关。有资料显示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年发病率约2~4%,发病年龄高峰为20~39岁,平均年龄为25岁,临床表现包括盗血症状和颅内出血症状,如头晕、肢体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导致抽搐等。治疗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名院名科——神经外科
南京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南京医科大学及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立体定向神经外科联盟单位,北京大学临床科学家项目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科联盟单位,南京市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外科病房。
科室配备先进的徕卡手术显微镜、手术用超声吸引装置(CUSA),最新的神经导航系统,神经内镜系统、立体定向系统以及完善的开颅动力系统,常规开展颅脑外伤、脑血管病、颅内及椎管内肿瘤的外科治疗。
本期专家简介
樊友武
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并先后担任神经肿瘤及颅底外科学组副组长,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江苏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委员。工作30余年,擅长各类颅脑肿瘤以及脑血管病,颅脑外伤、神经重症的治疗,尤其在颅底肿瘤及脑干病变等高难度手术方面经验丰富。
唐勇
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与神经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攻颅底外科及颅脑肿瘤方向,擅长垂体瘤、脑膜瘤、神经鞘瘤、脑胶质瘤等各类脑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在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神经重症等方面临床经验丰富。
南京市第一医院宣传处
素材 | 神经外科
编排 | 刘春兴
校对 | 单申生
审核 | 孙忠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