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的概念及配合内简介
文章转载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
继2022年胆道护理亚专科开展关于胆道疾病相关检查的健康教育系列,23年我们将围绕围手术期的相关内容做介绍。今天先来说说什么是围手术期。
围手术期
是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时间约在术前5-7天至术后7-12天。
术前:
1. 心理方面准备
(1)术前患者会对疾病表现出恐惧、焦虑、绝望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所需,详细介绍患者具体注意事项。鼓励患者勇敢面对,消除其恐惧、忧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增强治疗依从性,增进与病人及家属的交流,对病人的病情、诊断、手术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的效果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手术的危险性、手术后的恢复过程及愈后,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清楚,以取得信任和配合,让病人接受手术。
(2)充分尊重病人自主权的选择,应在病人“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采取诊断治疗措施,在病人没有知情同意前,不宜做任何手术或有损伤的治疗,病人维持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安全度过手术和手术后的过程。
2. 术前准备
(1)医务人员详细核对患者基本资料。记录患者各项检查结果,包括大小便、血常规、生化、CT 、心电图等。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工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无异常。鼓励患者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为主,并食用富含维生素饮食。
(2)术前训练:指导咳嗽和咳痰方法,术前两周开始停止吸烟。
(3)备血和补液: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及贫血;血型鉴定及交叉配合试验,备好一定量的全血。
(4)预防感染:不与有感染的病人接触;杜绝有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进入手术室;按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5)按需肠道准备:叮嘱患者饮食清淡,遵医嘱更改饮食,术前2~3 d禁止饮用或食用易胀气饮品或食物,如豆浆、牛奶等,视手术时间提前禁食禁饮,防止麻醉或手术中呕吐。
(6)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术前一周左右,根据不同状态,经口或经静脉提供充分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
(7)皮肤准备:术前检查患者手术区皮肤完整性,检查患者自身准备情况(包括修剪指甲,清除美甲,做好皮肤清洁,)术日早晨检查病人(做好备皮,注意是否剃胡须,取下所有物品),如有发热(超过38.5℃)或女病人月经来潮,应与医护沟通,视情况暂缓手术。进手术室前排空尿液,必要时留置尿管;手术前取下活动牙齿。
术后:
疼痛护理:术后会因手术切口疼痛导致焦虑不安、恐惧等情绪,医护会在术前术后完善患者疼痛的自我评估及如何正确使用止痛泵,并在术后视情况联合使用止痛药物,同时对患者进行适当心理疏导,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心理情况的发生,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
活动指导:翻身或下床活动时引流管是否固定妥善,引流管是否保持畅通 避免扭曲折叠。在病床上可适度活动下肢,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深静脉血栓出现。鼓励患者进食优质蛋白,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食用脂质、产气食物。
呼吸道护理:术后每隔2 h督促或协助患者翻身、变化体位,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深呼吸,定期拍背,促进排痰,对于痰液黏稠者,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便于痰液排出,术后按需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流量控制在3 L/min。
饮食护理:待患者肛门排气后,结合病情可给予低脂流食,确定无不适感,逐渐过渡至普通食物,注意食物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质,告知患者少饮用易胀气食物、少食用高糖、刺激性食物,严格控制胆固醇、脂肪摄入,叮嘱戒烟戒酒,观察患者饮食后肠蠕动、排气等情况。
快速康复
(1)心理康复:与患者进行认真的交流和沟通,以便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表现和状态,与患者积极的进行沟通,对患者讲解病症的具体状况,说明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并且为患者列举成功的案例,积极为患者进行心理的针对性疏导,促进患者缓解不良的心态。
(2)营养康复:术前禁食管理。术前6h开始禁食固体食物,但可以进食易消化食物如牛奶、面包等,术前2h禁饮水,但根据患者需要可以口服清流质,如碳水化合物(术能)、麦芽糊精或无渣果汁等,饮用量不超过400 ml 。术后早期进食:根据医嘱可由流质饮食开始,选择容易消化的高维生素、高蛋白、低糖与低脂食物,如鱼汤、米汤等,适应后可选择粥、面条等半流食,少食多餐,循序渐进,由细至粗逐步过渡到普食,仍然以新鲜水果、高纤维及低脂食物为主,在肛门未排气前禁食牛奶、豆浆与含糖等产气食物,忌煎、炸、生冷、辛辣、刺激、高胆固醇等食物,若术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及时对症处理。
(3)早期活动:手术以后要及早的为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活动,积极的预防和干预。包括帮助患者选择正确的体位,早期在床上主动和被动的进行运动,视病情及体力下床活动,期间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科室介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胆道外科以胆道恶性肿瘤(胆囊癌、胆管癌和壶腹癌)的精准化诊疗、胆道结石和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微创治疗、复杂性胆石病和胆管损伤等胆道疑难杂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为特色。近十年来,专业组发展迅速,每年完成2000余例胆道外科手术,微创手术占60%。自2013年起,刘厚宝主持成立“胆道疾病多科诊治MDT”。MDT成员包括十三个相关科室的数十位专家,为许多复杂胆道疾病包括胆道肿瘤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在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的全面评估、术前合理的胆道引流和规范化手术等方面积累了经验。每年行胆道癌根治性手术约300例以上,并逐年递增,迄今已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超过3000例,包括围肝门切除,扩大左、右半肝联合全尾叶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术等,是国内较早开展此项手术、累计病例数较多的单位之一。
胆道疾病的微创治疗是该专业组另一特色:
①在胆道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国内较早开展胆道微创手术的单位之一(1992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10年采用联合微创技术(双镜或三镜: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石症以及全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术(2012年)等新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体内冲击波碎石结合胆道镜治疗难取性胆道残留结石”获2007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二等奖。“多镜联合微创技术治疗胆石病”获中山医院2016年临床新技术应用推广奖三等奖。
②本专业组是国内最先开展胆石症防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单位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管炎、胆结石的碎石和溶石治疗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随后,又应用取石篮、碎石篮、体外冲击波碎石等多种非手术疗法治愈了一大批胆管结石病人。
随着内镜和微创技术的开展,胆石症的诊治水平就更上一层台阶: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解决复杂性胆管结石和胆胰肿瘤的诊治问题;
鼻胆管引流(ENBD)使不少危重和老年胆管炎病人渡过危险期;
经内镜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使不少胆总管结石患者免于手术;
胆道镜和体内冲击波碎石仪的应用使胆管残留结石的治疗成功率达95%以上。
“应用多种非手术疗法治疗胆管结石”获1995年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胆石病基础和临床防治”获200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内镜技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获2005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