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控制性降压在麻醉中的应用

2023-04-13 14:07

控制性降压产生的低血压状态必须保证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机体重要组织、器官产生缺血性损害。

本文由“麻醉课堂”授权转载

01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 

手术麻醉风险:

1.瘤体压力高,易破裂,大失血!

2.压迫脑功能区,并发症!

3.出血造成手术野一片汪洋,无法手术!

怎么办:??

0  2控制性降压

控制性降压的概念:

全麻时,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

采用降压药物和技术,人为地将MAP降至50-65mmHg;

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

不引起重要器官缺血缺氧性损害;

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回升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控制性降压的目的:

手术精细化;

术野清晰;

减少失血量;

减少输血;

缩短手术时间;

控制性降压的核心:

61311681340498633

46601681340498724

控制性降压的生理基础:

人体的血管分为动脉(阻力血管)、毛细血管和静脉(容量血管),三者依次串联,其生理功能各不相同,但主要功能均为血液循环的通路。

正常情况下,约20%血液分布于动脉血管,10%分布于微循环,其余60%~70%分布于静脉血管。动脉血管称之为阻力血管系统,静脉血管称之为容量血管系统。

动脉血压的高低受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血管阻力、动脉弹性和血容量的影响。

血压的影响因素:

机体相对稳定情况下,平均动脉压= 心排血量 x 外周血管阻力;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 血压下降;

器官灌注的影响因素:

10211681340498796

一般情况下血管的长度和血液粘滞度不变,组织的血流灌注量随血压和血管半径的变化而增减

血压增加1倍,血流量增加1倍;血管半径增加1倍,血流量增加16倍,控制性降压时,血压适当降低,组织灌流量可由血管扩张来代偿。

控制性降压的理论基础:

器官血管的口径扩张;

外周血管阻力下降;

充足的血容量;

稳定的心输出量;

控制性降压对机体的影响:

脑血流自动调节机制:  正常体温病人,MAP的在60-150mmHg范围内脑血流量的自身调节能力仍能保持,MAP小于60mmHg,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能力丧失,脑血流量随血压降低而降低;

脑血管自主调节影响最重要的是脑灌注压而不是血压;

脑灌注压=平均压-颅内压:  如果患者有ICP升高,在切开硬脊膜之前不要进行控制性降压,否则可引起CBF急剧降低,产生脑缺血;

心脏

控制性降压时外周阻力降低,心排血量可以不变,或随回心血量减少而降低,影响冠状动脉血流量;

冠状动脉有自动调节能力,舒张压不低于40mmHg的条件下,心肌一般不会发生缺血,在灌注压降低的情况下,心肌可按代谢需要改变血管阻力;

周围血管扩张可减轻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利于控制性降压过程心肌氧供需平衡和心功能良好;

肺循环是一个低压、低阻力系统,肺循环血容量大且容易发生变化,肺循环血流量受神经、体液和低氧等因素的影响;

低氧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反应,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使流过通气量低下(低氧分压)的肺泡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有利于维持适当的通气/ 血流比;

肾脏

肾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20%-25%;

肾血流有相当程度的自动调节性,收缩压在80mmHg以上,对肾血流无影响,当降至70mmHg时,肾小球滤过率将不能维持,尿量可能减少;

控制性低血压时供应肾小球滤过的血流降低,而供肾组织代谢的血流仍是足够的;

肝脏

肝动脉血管床的压力一血流自身调节功能有限,门静脉循环本身无调节功能,控制性降压期间容易发生肝脏血流灌注不足与肝细胞缺氧。当收缩压低于80mmHg时,肝动脉血流减少,有引起肝缺血、缺氧和肝细胞损害的危险。

控制性降压的适应症:

血供丰富区域的手术;

创面较大且出血难以控制的手术;

显微外科手术、区域狭小而要求术野清晰精细的手术;

血管手术;

因宗教信仰而拒绝输血的患者;

麻醉期间血压、颅内压和眼压过度升高,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大量输血有困难或有输血禁忌症的患者;

控制性降压的禁忌症

重要器官实质性病变者;

血管病变者;

低血容量或严重贫血;

技术问题;

控制性降压的并发症:

致命并发症发生率为 0.055%;非致命并发症发生率为3.3%;

脑栓塞与脑缺氧;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梗,心衰,心搏骤停;

肾功能不全,无尿、少尿;

血管栓塞;

降压后反应性出血,手术部位出血;

持续性低血压,休克;

嗜睡,苏醒延迟;

控制性降压的基本原则:

控制性降压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失血与输血量、改善术野的环境,但不能以此作为降压程度的标准;

血压下降的数值应以维持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充分灌注为限度;

控制性降压的管理:

麻醉要求

保证麻醉平稳,全身麻醉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

降压和升压过程应缓慢,给机体一段时间适应;

熟练的麻醉技术和正确判断、处理病情的能力;

麻醉医生与术者相互配合,确保病人生命安全;

血容量

维持正常的有效血管内容量;

出现血压骤降时,应立即调整药量,加快输血输液,并及时寻找原因,除非必须否则不应轻易使用升压药,以免创面大量渗血而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保证静脉输液通道的畅通;

降压幅度

降压幅度以维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充分灌注为限度,参考病人对低血压的耐受情况全面衡量;

状况良好的患者可较长时间耐受60-70mmHg的MAP;

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者下降不应超过原血压水平的30%~40%;

降压速度不宜过快,降压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

手术时间长者,若以降低基础收缩压的30%为标准时,每次降压时间不宜超过1.5h;

通气与氧合

控制性降压期间,肺分流量和无效腔量均可能增加;

供氧必须充分,确保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略大于正常;

保持PaCO2在正常范围,控制性降压时PaCO2过高或过低均可造成大脑缺血缺氧;

停止降压

引起出血的手术步骤结束即刻应停止降压,使血压回升至原水平;

血压回升不理想时,应注意调节病人体位,调整麻醉深度,补充循环血量;

术后搬动病人时注意观察病人血压,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严重意外;

体位

控制性降压过程中应尽量让手术野位于最高位置;

充分利用下肢位置对调节血压的影响;

俯卧或侧卧位时可显著减少回心血量,使心排血量锐减;

控制性降压的监测:

38411681340498874

控制性降压的常用方法和理想药物:

6381681340499130

硝普钠

17981681340499438

硝酸甘油

89561681340499528

34941681340499764

48291681340499973

总结:

控制性降压:扩张血管为主,适当控制CO为辅;

吸入全麻药与血管扩张药合用;

控制性降压产生的低血压状态必须保证机体重要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流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机体重要组织、器官产生缺血性损害。

免责声明:

本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Super.米超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降压,麻醉,血管,血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