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也有企业选择避开PD(L)1,布局于PD-1无效或PD-1耐药人群,无论怎样,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有药可用,有药可医,药物的开发始终还是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
目前,多家企业已公布2022年业绩情况,一起看下国产PD(L)1的市场情况。
市场竞争
目前国内已上市共10款PD-1单抗,两款国外(k药和O药),八款国内。随着国产药的相继获批,进口药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数据来源:年报,insight(标红数额仅供参考)
恒瑞医药
恒瑞医药历来都未公布pd-1的销额,但根据insight发布的数据统计,2020年和2021年销售额均超40亿元。
IQVIA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百济、信达和恒瑞三家共占超65%的患者份额,百济最高,随后依次是信达和恒瑞,由此排名可大概猜测2022年卡瑞丽珠单抗仍然贡献了不低的销额。
此外,PDL1也于今年2月刚刚获批,治疗小细胞肺癌。
君实生物
就销售额来看,君实生物特瑞普利单抗作为最早获批的国产pd-1,其销额近三年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数额,2022年总营收也大降63.89%。
但就增长幅度来看,是四大天王中增长幅度最高的,同比增长78.77%,从单个季度增长趋势来看,确实有实现四个季度的环比增长,2023年销额还是值得期待的,但特瑞普利单抗进入2022年医保的适应症是最少的,仅三项,竞争优势不明显。
目前,君实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于美国、欧洲和英国提交上市申请,并且通过合作形式进军北非、中东、东南亚等市场。
适应症也从后线向一线乃至围手术期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拓展。
信达生物
信达生物是唯一一个实现负增长的pd-1,就礼来公布的原因来看,仍然是国内pd-1激烈的竞争和医保降价,同时由于第四季度新冠疫情的影响,Q4销额较前三季度有明显下降。
信迪利单抗在2020年凭借唯一进入医保的优势创造了比较可观的销额,但2021年之后多款pd-1进入医保,从21年四季度开始增长明显变得乏力。
百济神州
百济神州手握百泽安和百悦泽两大产品,总营收实现了26.1%的增长,产品收入更是增长了107.3%,其中百泽安近三年都实现了良性增长,医保报销范围扩大所带来的新增患者需求、进一步扩大的销售团队以及药品进院数量的增加,持续推动百泽安市场渗透率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此外百泽安已在韩国、美国、英国、瑞士、日本递交上市申请。
除了四大天王,其他有资格参与谈判的pd-1均放弃医保。
康方生物的派安普利单抗由正大天晴负责商业化,在仅获批霍奇金淋巴瘤一项适应症的情况下,上市3个月销售2.1亿,2022年销售5.6亿,1月新增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鼻咽癌也提交上市申请,昨天刚宣布授权海外公司于东南亚地区的销售权,今年的销额预计会进一步增长。
誉衡药业/药明生物的pd-1与派安普利单抗同期进入市场,适应症也与派安普利单抗相同,具体销额不明,但很难与正大天晴的商业化团队竞争。
目前尚未有pd-1涉足的宫颈癌适应症于去年提交上市申请,目前尚未获批。上个月石药集团的pd-1刚申报宫颈癌的上市申请,如果石药集团早一步抢占市场,誉衡药业可能会更加艰难。
PDL1恩沃利单抗根据思路迪年报显示,在2022年销额5.67亿元,适应症泛癌种。
适应症布局
目前已上市的PD(L)1适应症多集中于肺癌、肝癌、霍奇金病、食管癌、胃癌和泛癌种,有几个癌种目前鲜少药物获批,包括膀胱癌、胆道癌、三阴性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pd-1赛道可以说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得适应症者得天下”,就全球而言,K药目前获批适应症覆盖20多个癌种,超30项适应症,自获批以来销量持续上涨,2022年是除新冠产品外全球第二大畅销药,哪怕面对国内的激烈竞争,销额仍然可观。
此外,百济神州是国产pd-1中获批适应症最多的,获批10项适应症,9项进入医保,销额近三年持续增长。
此外,有5款药在上市申请中,已上市药物还有多项适应症在申报中,像乳腺癌、直肠癌、宫颈癌等癌种后续竞争可能会变得激烈。
来源:西南证券,药智新闻,医药魔方,头豹研究院
未来发展
PD(L)1在发展初期,人们给出的预期是千亿市场,年费在10-20万元,加之资本的涌入,多家药企开始投入PD(L)1,目前在国内开展临床及临床前的PD(L)1管线已超300款。
根据IQVIA数据显示,2022年下半年PD-(L)1市场还在呈现持续增长,使用PD-(L)1治疗的患者占比同比增长率为22.0%,与靶向药物相比,PD-(L)1类药物市场增长更快。
但与此同时,当前PD(L)1还面临着适应症和药物同质化严重,多款药纳入医保以价换量促使着PD(L)1赛道价格整体下降,市场缩水,赛道越发拥挤。
在此情况下,后来者可能需要探求在疗效或适应症上的差异化,以及优秀的商业化团队,以争取一席之地。
对于已上市的药物,很多PD(L)1开始寻求海外拓展,与海外药企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其二,开始拓展适应症,一个癌种向多癌种推进,后线向前线、围手术期推进。
其三,联合治疗或PD-1双抗的开发。目前很多企业都在探求与PD-1联用的可能性,扩大受益人群,提升疗效。
当然,也有企业选择避开PD(L)1,布局于PD-1无效或PD-1耐药人群,无论怎样,对于患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有药可用,有药可医,药物的开发始终还是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
参考:insight数据库;头孢研究院;IQVIA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