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冠状动脉起源、分布、结构的异常,其发生率约 0.3%-2.5%,其中单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更低,有文献报道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24%~0.09%。
单右冠状动脉畸形非常少见,只有一支冠脉主干,在左冠状动脉缺如的情况下,右冠分支血管后降支重度狭窄的病变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增加,或将导致致命结果。下面这个病例分型为R-I型,即无左冠状动脉,由单右冠状动脉远段延续为对侧冠脉较大的分支血管,并向左、右心脏供血。本病例尝试对后降支血管进行干预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近日,71岁的白先生因劳累后胸痛症状加重,伴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夜间不能平卧来到心内科就诊。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年、冠心病病史20年”。
入院后,心内科主任秦绪光博士团队检查结果:肌红蛋白75.9ng/ml,肌钙蛋白0.01 ng/ml,N端-B型钠尿肽前体442 pg/mL。心电图窦性心律,II、III、aVF、V4-V6导联ST段明显压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脉发育异常,未见左冠状动脉(经多次主动脉窦底注射造影剂,未见左冠状动脉开口,左主干、前降支、对角支缺如),右冠状动脉粗大,左室后支沿途发出多支分支,远端血管经主动脉根部走行于左室间沟;右冠近段40%狭窄,后降支近中段80%狭窄,血流TIMI3级;回旋支细小起源于右冠窦,远段40%狭窄(如图2)。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功能III级、高血压3级(极高危)。
图1:右冠粗大,远端延续为对侧冠脉较大的分支血管
图2:(回旋支开口于右冠窦)
心内科主任秦绪光博士选用AL0.75指引导管送至右冠开口处,将BMW指引导丝送至左室后支远端进行保护,将Runthrough指引导丝通过后将支近中段病变处送至远端,用球囊Firefighter2.0×20mm对后降支近中段病变处以10atm×10秒进行预扩张。于后降支病变处置入Boston Scientific2.75×32mm支架1枚。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图3: 于后降支病变处放置支架枚。
图4:术中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未发现左冠脉开口
图5:术后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未发现左冠状动脉
心内科主任秦绪光博士介绍:冠状动脉畸形是指冠状动脉起源、分布、结构的异常,其发生率约 0.3%-2.5%,其中单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更低,有文献报道在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024%~0.09%。临床上单冠状动脉畸形若不合并冠状动脉病变多无症状,仅在冠状动脉造影或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时发现。单冠状动脉畸形分型标准较多,临床常用的Ogden等对单冠脉畸形的分型为,单左冠分4型,即L-1到L-4;单右冠分10型,即R-1到R-5,其中R-2、R-3、R-4又各分为a、b 两个亚型,R-5又分为a、b、c 3个亚型。
单冠状动脉畸形较正常冠脉走形迂曲狭长,血管粗大,供血范围广泛,一旦单冠状动脉狭窄或者堵塞则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易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
本例属于R-1型,即仅有开口于右冠状动脉窦的单右冠状动脉,没有左冠状动脉开口,回旋支细小,开口于右冠窦,右冠状动脉远段延续为左侧冠脉的分支血管,并向左、右心脏供血。该例病人为单右冠状动脉畸形,回旋支细小起源于右冠窦。后降支重度狭窄之所以出现胸痛、胸闷、气短症状。考虑该患者已经有心绞痛症状,右冠逆向血供已经不能满足日常活动的需要,若不对后降支病变进行干预,将出现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单冠状动脉畸形合并冠脉狭窄病变,因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容易出现MACE事件的发生,应积极干预治疗,以改善心肌供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