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常常不知不觉地形成某些特色病,院领导并没有特意去扶持它关注它,而是某个某些医生突然成长起来,天赋得到发挥,形成了优势病种。
医院内部营销不但要培养名医,还要打造名病,或者说专病、优势病种。
我们都知道医院的学科建设非常重要,但在此我告诉你一句话:学科建设的精髓不是打造重点专科,而是在专科内搞专病建设。
因为老百姓生的病是具体的一个个专病,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胃痛之类的,他们不懂心内科、内分泌科,更不懂普外科、神经外科。他们也不太关心你这个学科是省重点还是国家重点,你能又快又省又感受舒适地治他的病才是关键。
打造重点专科主要是对上有用,用于等级医院评审,申请专项资金。从营销角度,医院运营的角度来说,专病建设更重要,也更能落地。
我就见到这种现象,医院里的省重点专科,病人并不多。但也有科室,连市重点都不是,但病人却非常多。你们医院有没有这种情况?很可能会有。
如果一个科室、一个医生,治疗某种疾病特别厉害,那么老百姓就会慕名而来。而且,这种名声能突破地域的限制,外县外市甚至外省的病人都会来。一个病可以养活一个医生,可以带动一个科室,甚至围绕着它能建起一个专科医院。因此,打造专病、培育优势病种,就是在做营销。且是极其重要的营销方法。
专病、优势病种的打造有三种方法,分别是自然涌现,专门引进,用心培育。简单讲一讲它们的区别:
自然涌现,就像地里长出的小树一样,谁也没有管它,它自己出来的。医院常常不知不觉地形成某些特色病,院领导并没有特意去扶持它关注它,而是某个某些医生突然成长起来,天赋得到发挥,形成了优势病种。
专门引进,看到某个专家很厉害,你把它挖过来,为他组建团队,购置设备,再做些宣传,引流病人,这样也能打造出专病或优势病种。
第一种方法太慢,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现一个特色专病。
第二种方法太贵,优秀的专家谁都想要,一般的医院引进不过来的,因而也不好用。
我重点讲一下第三种方法:用心培育。
也就是说,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流程,医院可以培育出特色病、优势病,疗效好,老百姓的就医很方便,且收费合理。
培育特色病,打造优势病种,有以下十步:
1、调研、统计与分析,筛选出备选病种。筛选时,要考虑:本地的疾病谱,未来的趋势,各学科前十名的病种,本院的人才与技术,周边医院的情况,等等。
2、确定专病病种,一般一个专科要确定2-3个。
3、由医务科牵头,成立专病专科建设领导小组
4、研讨疾病分类、DIP分组,等
5、确定门诊/住院专病的规范命名。尽量考虑老百姓的习惯
6、确定专病专科相关配置(人员、场地、设备、进修等)
7、构建/总结专病特色(或亮点)
8、专病科研立项
9、形成各专病的实施方案
10、不断优化专病诊疗方案
以上说的是常规套路。至于说效果如何,关键还要看医生。这就与前两讲的培养名医结合起来了。名医要有专病,专病要有名医。
最后再说一点,有的人不理解学科、专科、专病、病组或DIP病组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天我做个番外篇,讲讲这个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