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帕金森日丨“我才四十多岁,帕金森病就‘找上门了’?”
走起路来巍巍颤颤,手抖得连筷子都拿不稳,说话越来越含糊,表情僵硬失去了笑容,当你身边的老人开始出现这些变化时……
今天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值此之际,我们一起走近帕金森患者的日常。今年五十多岁的吴女士,身患一种罕见的帕金森病,需要专人陪伴和照顾,为此,她选择入住祈福护老公寓,成为这里最年轻的入住者。 年纪轻轻,帕金森病找上门 吴女士第一次发病是在2014年,那时候她才四十多岁,也没往帕金森这个老年病上想,便当成颈椎病、肩周炎疾病来寻求治疗。然而,到2016年,她的动作越来越慢,甚至会整个人定住,无法动弹。为此,她辗转多个国家和地区寻医,都被确诊为帕金森。
随着疾病进展,她的肌肉僵硬、起步困难等症状加重,全身无法动弹所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有时甚至长达一两个小时。吴女士内心痛苦万分,情绪更加不稳定,和家里人也屡屡发生矛盾,还患上了抑郁症。去年8月,吴女士了解到祈福护老公寓可以满足她的需求,便果断选择入住。
入住后,工作人员给予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从身体健康护理、起居饮食,到穿针引线、下楼寄收快递等各种生活细节。当吴女士病情发作时,护士会轮番给她擦拭流出来的口水、做按摩,放松肌肉,以减少她的痛苦。“她发病的时候,从外人的角度看,她就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一动不动,但其实她本人是很难受的。”护士长彭欣介绍道,“我们也希望可以尽自己所能帮助她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
去年年底,查房医生龚彩霞主任察觉到她情绪波动变大,建议她寻求专业心理治疗。最终,吴女士在护士的陪伴下前往广东祈福医院神志病科(心理科)进行诊治。“治疗之后确实感觉自己心理状况得到改善,我现在都大大咧咧的。”吴女士笑着说道。
当病情缓解时,吴女士喜欢做针织手工。“看,我正在织一只小猫呢,我的女儿可喜欢猫了。”吴女士一边聊天,一边拿出针线,在准备好的白色织布上勾勒小猫的形状。
成品完成后,吴女士将自己的小天地装饰得别具一格。针织作品越来越多,她和公寓的感情也变得更加深厚。
家有帕金森患者,该如何照护?
广东祈福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季燕表示,帕金森病主要出现在60岁以后的长者身上,像吴女士这样四十多岁就患帕金森的情况相对来说比较少见,但也务必重视起来。至今还没有彻底治愈帕金森这一疾病的办法,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改善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让他们积极健康生活。
对于帕金森患者,日常护理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康复:鼓励患者参加康复运动,比如散步、打太极、保健操等。运动时最好有人陪伴在身边,避免发生意外。
2.进食:告知患者进食速度要放慢,避免发生呛咳;可以多吃谷物和蔬果,预防或改善便秘。
3.心理状态:帕金森患者的心理状态通常比较消极,多鼓励、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
4.防跌倒:浴缸处设安全扶手,家里可以多铺一些防滑垫、地毯等,预防跌倒。 平日里,请多关注身边中老年人,如有出现症状,及时介入,趁早治疗。
本文指导医生
季燕 科室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神经病学硕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