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团队勇攀技术高峰,耄耋病患重获新生
近日,在宜兴市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陆神采奕奕地出院了,临行前,86岁的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向肝胆胰外科的医务人员献上了锦旗,表达感激之情。
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一个月前,还是一副萎靡不振、面黄肌瘦的怏怏病态。3月3日,在社区医院保守治疗无效后,老陆至我院肝胆胰外科就诊,求助张楷主任医师。术前检查提示老陆患有“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这是一个常见的良性疾病。但张楷主任医师结合CT的细微征象以及患者“无痛性黄疸”的病史,认为单纯的“胆总管结石”诊断无法完全解释患者的病情,敏锐地提出——患者可能合并胆总管下段肿瘤。因患者有心脏起搏器而无法做MR等进一步检查,十二指肠镜下也无阳性发现,故与患者家属详细沟通后,医疗团队决定给老陆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根据术中探查结果行相应手术。
3月7日下午4点多,张楷主任医师率团队开始为老陆手术。通过胆道镜仔细地探查,证实并取出胆管结石后,继续仔细探查,一枚“1.0cm×1.5cm”大小的胆总管下段占位映入眼帘,“是肿瘤!”张楷不禁轻声打断了手术,手术室的气氛一下子凝重了起来,大家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手术方式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为了患者安全,简单地放置T管,结束胆总管探查术;二是冒着巨大的风险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术。后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预后,但摆在手术团队面前的困难也超乎想象:
一、患者因结肠癌和前列腺癌曾分别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和前列腺癌手术,如今需要处理复杂的肠管粘连,既耗费时间又极易损伤周围脏器;
二、患者因阿斯综合症植入了心脏起搏器,为了患者的生命安全,肝胆外科医生手中最有力的武器——单极电凝被禁用,手术全程只能使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进腹都只能用手术刀片,回到“冷兵器时代”;
三、患者高龄,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心肺功能和全身条件较差,围手术期心脑血管的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本身就是普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其手术过程复杂、需要切除六个重要器官,伴随高难度的“胰肠、胆肠和胃肠吻合”,术后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甚至死亡率均较高,对肝胆胰外科医生的临床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5点,面对抉择,张楷带领医疗团队决定选择根治性手术。经过与家属反复沟通后,患者儿子也放下顾虑,紧紧握住张楷的手将老父亲托付给手术团队。最终,在医疗、麻醉、护理团队的协同努力下,历时5小时,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当晚入ICU治疗,次日即转回肝胆外科病房。在团队各项“精细化、同质化”治疗手段保障下,老陆实现“快速康复”,术后五天便可独自在病房“快步健走”,最终“零并发症”顺利出院。
供稿:沈振伟
责任编辑:王丽琴
制作、校对:包叶萍
技术审核:陈华军
终审:周光明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