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专项整治再上日程!这类医疗机构倒闭上千家!

2023-04-10 13:44   医协云-中国非公医协

关于“医疗美容机构监督”,该文件所附抽查计划,特别强调要检查医美机构如下6项内容,可谓是为今年全国性质的医美监管定下了基调。

又一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这一领域成为监管重点

监管这一领域,又有省市发布专项整治文件了!

近日,湖南省卫健委更新了一条工作动态,动态显示,湖南省卫生计生综合监督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医疗美容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组织各级卫生健康监督机构于今年4月至1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疗美容的集中整治行动。 动态提到,开展这次专项整治行动,旨在进一步提高美容医疗机构和设置医疗美容科室医疗机构的依法执业意识;进一步强化医疗美容服务质量和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医疗美容服务领域医疗纠纷和安全风险;整顿和规范湖南省医疗美容服务秩序;坚决有效遏制医疗美容市场乱象。

其整治内容包括:

对非法开展医疗美容诊疗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

对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美容科室中从业人员资质不符合规定的行为进行整治;

对美容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美容科室不按规定管理医疗文书的行为进行整治;

对美容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疗美容科室药品与器械管理中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等。

这就意味着,接下来的7个月内,湖南省的医美机构或许还要强化有关人员资质、医疗文书、药品器械管理的自纠自查。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显示,2015年到2022年,每年有关医美行业的投诉案例从483件增至近万件。根据投诉数据分析,当前医疗美容主要存在非法行医、超范围经营、产品渠道不明、使用假货山寨设备、模糊定价违规收费等问题。且据央视市场研究统计,国内正规医美机构市场规模约为878亿元,而黑市规模约为1367亿元。

劣币驱逐良币,可谓是是行业的悲哀。医美乱象整治的确迫在眉睫。

事实上,不只是湖南省,2023年不少地区都释放出了强化医美监管的信号。

国家层面,2023年3月29日,国家新发布的《关于印发2023年国家随机监督抽查计划的通知》也提到要“进一步加大对开展医疗美容、辅助生殖、医学检验、健康体检等服务的医疗机构的抽查力度,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行为情况”。

关于“医疗美容机构监督”,该文件所附抽查计划,特别强调要检查医美机构如下6项内容,可谓是为今年全国性质的医美监管定下了基调。

1. 医疗美容机构资质管理情况。是否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登记备案;是否进行医疗美容诊疗科目登记;是否按照备案的医疗美容项目级别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是否存在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美容工作的情况。

2. 执业人员管理情况。执业人员是否取得资质并完成执业注册,执业人员是否满足工作要求;是否存在执业医师超执业范围或在非注册的地点开展诊疗活动的情况。

3. 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情况。在使用环节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使用不符合法定要求的药品、医疗器械,超出适应症范围使用药品、医疗器械等。

4. 医疗美容广告发布管理情况。是否存在未经批准和篡改《医疗广告审查证明》内容发布医疗美容广告的行为。

5. 医疗技术(禁止类临床应用技术、限制类临床应用技术)管理情况。

6. 医疗文书管理情况。

此外,今年315晚会上,央视记者对“无生产许可证美容针剂 ”的曝光,也在提醒医美机构注意从正规、透明的渠道购置产品。小红书、抖音的医美笔记整改,则督促着医美从业者规范宣传。

严监管下还有医美机构的倒闭潮

而在医美乱象被曝光,以及各地纷纷强化监管的同时,医美机构的倒闭问题也不容小觑:

根据企查查数据,2018年全国医美企业约13万家左右,而18年全年共计倒闭34508家,2019年间,倒闭的医美机构数量则明确超过2600家。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于2019年成立的医美机构共计19942家,当年末时已有4487家关门;于2020年成立的医美机构共计55897家,当年末时已有7441家关门。

想象中的暴利,引得各行各业、各类资本都想进入医美行业分得一杯羮。

有人直言,医美或许是“跨界者”最多的一个医疗细分赛道。地产商、中药企、服装品牌高调入场,百度、美团、阿里、京东均有医美业务板块。

相对而言,医美的从业门槛较低,这就使得同行竞争更激烈,服务产品同质化问题更显著。没有品牌效应、缺少稳定客源、耗材涨价但收费不敢涨……一直折磨着众多医美机构。

因为大家都明白医美行业“消费者求着医生做手术”、“只要开店就可以实现暴利”的时代早已过去,所以需要抢占更多的顾客及市场。

但带来的恶性循环就是,医美机构“利润一半以上用作销售费用”的现象比较普遍,拓客成本居高不下,营销、打折、促销等传统引流方式开始让消费者厌烦。由于网络发展和市场监管趋严,医美行业收费信息更加透明,消费者消费也会更加理智。

另一方面,渠道医美和直客医美的“斗争”也在继续。不可否认,渠道医美的出现加速了部分医美机构的倒闭。

直客医美要开店,要养医生,成本高。渠道医美没有公开的宣传成本,给渠道的返佣成本不固定,最大的问题在于“口口相传”的推广模式难以管理,给虚假宣传和不合理抬高服务费用提供了温床。

虽然已有地区出台文件禁止渠道医美,但也有人认为“存在即合理”,渠道给核心竞争力较弱的合规医美机构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机会,平时关门运营,渠道送人来了再开门。

在一些有关医美行业的预测中,业内人士推测“行业巨鳄并购整合、轻医美连锁、强调医院和医生IP、一二线城市消费增加”将会成为新周期下医美行业的发展趋势。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会更加多元化。艾瑞咨询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08亿元,非手术类医疗美容市场迅速扩大,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279亿元,有望成为医美主力市场。

非手术类项目中,光电类项目及注射类项目平分天下,相较于注射类项目,光电项目主要以紧致抗衰为主,多为无创/微创项目,以更“轻”的手段达到抗衰的目的吸引了更多消费者,占比略大于注射类项目。 如今,新冠疫情的影响已经逐渐消退,度过了摸黑向前的2022年,也希望摸到新方向的正规医美机构,在2023年能实现“触底反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注射类,医美,美容,药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