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技术创新③ | 应用床旁超声技术指导急诊休克患者的抢救
医疗技术创新
为鼓励临床新技术开展,上海市肺科医院每年都进行新技术奖评选,该项工作已持续十多年。经个人申请、院内遴选、院外专家评审,2022年度新技术奖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应用床旁超声技术指导急诊休克患者的抢救”荣获2022年新技术奖三等奖。
新技术的背景
休克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严重创伤、感染、过敏、手术等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病死率极高。治疗休克的关键是液体复苏,有研究报道,液体复苏早期达标( 6 h 内) 可改善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与组织灌注,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但不恰当的液体治疗( 包括液体复苏不足、容量过负荷) 会恶化器官功能,甚至增加病死率。
因此,液体复苏过程中,建立客观、准确、有效且在重症床旁可操作的容量与心功能监测方法,对休克的治疗极其重要。传统容量评估方式包括观察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 CVP)、乳酸变化等,但都不能客观、准确、及时反映液体复苏情况。虽然目前使用的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法(PICCO)是国内外公认的观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最佳技术。但PICCO监测不仅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高,且存在置管风险、费用高等不足,不利于在急救中应用。
新技术的应用
1.肺超声:
肺超声检查可以进行休克病因的快速筛查,排除有无张力性气胸等。在休克液体复苏期间,可依据异常肺超声征象B线的有无、分布、多少等综合评估血管外肺水含量,优化液体复苏策略。
2.腔静脉超声:
全身静脉回心血流有75%经下腔静脉(IVC)回右心。当胸腔压力随呼吸周期变化恒定时,在心肺交互作用的影响下,IVC直径及呼吸变异度受体循环容量的影响。对于休克患者,IVC直径小、呼吸变异度大提示低血容量,反之则提示容量超负荷可能。此外,根据IVC呼吸变异度,还可以进行液体反应性的评估:变异度大提示补液的有效性大。
3.心脏超声:
休克患者的心脏超声检查是超声评估血流动力学的基石。针对休克患者,心脏超声可快速鉴别有无大量心包积液和明确心包填塞,使用目测法可判断有无心泵功能衰竭。在休克复苏期间,可动态监测补液对心泵功能的影响,指导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联合肺超声、下腔静脉超声,动态评估容量状态、液体反应性,指导液体复苏策略。
新技术的意义
通过使用床旁超声,动态监测休克患者心脏的每博输出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下腔静脉内径及呼吸变异率判断患者的补液量,及有效监测血管外肺水肿的变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液体过度或不足导致的生命危险。此外,床旁超声还具备无创安全,快速及时,重复性好,检查费用低等诸多优势,便于急救中使用。
供稿:急诊科
编辑:宣传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