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近期正是流感流行的季节,一款新的抗流感病毒药物玛巴洛沙韦频频印入眼帘,成为了备受追捧的“新宠”。玛巴洛沙韦片为白色至浅黄色的椭圆形薄膜衣片,目前有两个规格,20mg*2片/盒的规格价格为222.36元/盒,40mg*1片/盒的规格价格为189元/盒,已纳入国家医保目录。那么,玛巴洛沙韦这个药到底有何“神奇”之处,服用期间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适应症
玛巴洛沙韦是我国近20年来首个获批的,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抗流感药物,之前批准用于12周岁及以上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包括既往健康的患者以及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的患者。2023年3月21日,该药在我国批准用于治疗既往健康的成人和5岁及以上儿童单纯性甲型和乙型流感患者,或存在流感相关并发症高风险的成人和12岁以上儿童感冒患者。此次获批,将适用年龄扩大到5岁及以上患者,但仍未获批用于流感的预防。
二、作用机制
常用的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抑制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被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减少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播散。
新型的抗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是一种创新的帽状结构依赖性(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抑制剂,可直接抑制流感病毒 RNA 的合成。玛巴洛沙韦也是一种前体药物,口服进入人体后,可经芳基乙酰胺脱乙酰酶水解生成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活性成分巴洛沙韦。而巴洛沙韦可与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 PA 蛋白(即 Cap-依赖性核酸内切酶)结合,阻断病毒 mRNA 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增殖,发挥抗流感病毒作用。与奥司他韦相比,玛巴洛沙韦在更早阶段打断病毒周期,阻止流感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与散播。
注:图片摘自文献Noshi T, et al. Antiviral Res, 2018, 160: 109-117.
三、临床疗效
玛巴洛沙韦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该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组的至症状缓解时间、发热持续时间,与安慰剂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改善,与奥司他韦治疗组相比无差异;抗病毒活性(病毒排毒停止的中位时间)明显优于安慰剂组和奥司他韦组。可见,在缓解症状和减少流感病毒排出方面的治疗效果相当或优于奥司他韦。
四、用法用量
玛巴洛沙韦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单次服用即可,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服。全程只需口服给药1次,可显著提高患者特别是儿童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给药剂量与患者体重有关:体重在20-80公斤的患者,推荐服用40mg的剂量;体重在80公斤及以上,推荐服用80mg的剂量。
五、特殊人群用药
1、无需根据性别、人种调整用药剂量。
2、儿童人群:根据体重确定给药剂量。
3、老年人群:未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4、肾功能损害患者:尚无在肾功能损害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肌酐清除率≥50ml/min的患者中,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未发现肾功能对该药活性代谢物巴洛沙韦的药代动力学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影响。重度肾损害对该药的影响尚未评价。
5、肝功能损害患者:轻度、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尚未有研究数据。
6、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由于该药对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的用药安全性和潜在风险尚未可知,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避免使用。
六、不良反应
上市后发现,在使用该药期间可能发生以下不良反应:面部肿胀、眼睑或舌头肿胀、发音困难、血管性水肿、速发过敏反应、速发过敏反应性休克、类速发过敏反应等全身反应,皮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等过敏性皮肤反应,呕吐、血性腹泻、黑粪症、结肠炎等胃肠系统疾病,谵妄、行为异常和幻觉等精神疾病。
七、注意事项
1、该药应在流感发病48小时内服用,越早越好,能够缩短传染期并快速缓解发热及全身酸痛等流感症状,减少传播风险。
2、避免与乳制品、钙强化饮料、含高价阳离子的泻药(如硫酸镁)、抗酸药(如“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或口服补充剂(如钙、铁、镁、硒或锌)同时服用,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降低该药的血药浓度,导致疗效降低。
3、对该药发生过超敏反应的患者禁用。
4、尚未开展对驾驶和机械操作能力影响的研究,从事此类工作患者用药须谨慎。
5、该药不能替代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预防流感的最佳手段。由于该药可能抑制流感减毒疫苗的复制,影响疫苗效果,因此在接种前17天应用过该药治疗的人群禁止接种流感减毒疫苗;灭活流感疫苗不受此影响。
综上所述,玛巴洛沙韦片总体安全性良好,对甲流和乙流均有效,但它仍属于处方药,须经医师诊断明确用药适应症后方可开具处方使用,并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同时密切关注服药后的反应,切勿盲目囤货或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1]玛巴洛沙韦片说明书.
[2]奥司他韦胶囊说明书.
[3]Noshi T, Kitano M, Taniguchi K, et al. In vitro characterization of baloxavir acid, a first-in-class 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 inhibitor of the influenza virus polymerase PA subunit[J]. Antiviral Res, 2018, 160: 109-117.
[4]Taniguchi K, Ando Y, Nobori H, et al. Inhibition of avian-origin influenza A(H7N9) virus by the novel cap-dependent endonuclease inhibitor baloxavir marboxil[J]. Sci Rep, 2019, 9(1): 3466.
[5]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国成人流行性感冒诊疗规范急诊专家共识(2022)[J]. 中国急救医学, 2022, 42(12): 1013-1026.
[6]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0年版).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11/05/content_5557639.htm [2020-10-27].
[7]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 35(17):1281-1288.
[8]Iuliano AD, Roguski KM, Chang HH, et al. Global Seasonal Influenza-associated Mortality Collaborator Network. Estimates of global seasonal influenza-associated respiratory mortality: a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2018, 391(10127):1285-1300.
[9]国家免疫规划技术工作组流感疫苗工作组.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10): 1356-1386.
来源:药学部
初审:王媛
审核:林锐锐
审发:张锡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