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减轻人工成本的时代,是不是应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医务工作者。
一入“医门”深似海,从此“双休”是路人。
1995年3月2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签署了国务院第174号令,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的决定》。
《决定》称,自1995年5月1日起,实行五天工作制,即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此次调整,最大的变化是周六、周日成为完整的休息日。
自此,我们步入“双休”时代。
然而,一晃28年过去了,对一些医疗打工人来说,双休仍遥不可及。
比如,河南的医疗机构,没有实行双休的一抓一把。
河南部分省直、委直、地市医院以及郑州绝大多数市属医院,都没有实行双休制。
以郑州市属医院为例,没有实行双休的医院有: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郑州市中心医院
郑州人民医院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河南省(郑州)儿童医院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
郑州市中医院
实行双休制的市属医院,老蔡知道的只有2家,他们是:
郑州市骨科医院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为什么喊了这么多年的“双休”,在医疗机构难推行呢?
答案无非就那么多:比如患者太多、比如疾病不等人等。
今天,老蔡和大家聊聊为什么医院应该双休。
医院双休,是河南起的头
2016年,河南医疗界组团办了件让全国医护都兴奋的事。
即:推行双休制。
那一年,河南省胸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市中医院、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等相继落实了双休。
这一统一性举动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不少医务从业者认为医院已经进入“双休时代”。
河南省胸科医院是河南首家推出双休制的医院,当时甚至有人喊出“胸科医院的一小步,卫生系统的一大步”的口号。
河南是人口大省,医务工作者压力大、任务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却成了我国医院双休的推门人,着实令所有医疗从业者都感到意外,因此也更兴奋:“河南都敢让医生双休,还有哪的医院不能实行双休?”
但河南医院的双休辉煌却短暂。
原以为是刚刚开始,没想到刚开始已是巅峰。
转眼7年过去了,不仅医务从业者期待的“双休时代”没有到来。据老蔡了解,曾经推行双休制的“先驱者”河南省胸科医院、郑州市中医院等,也因为种种原因取消了双休制。
甚至,河南省胸科医院现行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手段,让医护人员的双休日更“忙碌”了。
而郑州市属医院里,继续推行落实双休制的医院,仅郑州市骨科医院一家,但那也是2018年的事了。此后,郑州市属医院里,再没有落实双休制的。
但老蔡觉得,医院员工应该双休。
原因1 医务人员确实需要双休
医务工作者是应该双休的,双休是保证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保证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保障。
医疗是个特殊行业,干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疾病没有节假日。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只能靠牺牲医务工作者的时间来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所以,医护人员双休难产的情况,不是个别医院的问题,而是整个医疗行业的普遍行为。
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受访者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受访者表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
这一消息揭露了医生工作的辛苦,在当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呼吁医疗机构实行双休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那几年,一些医生因为连续做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完就地而睡的照片时常走红网络。
2018年1月9日,中国医师协会公布《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研究发现,本是健康守护者的医师群体,自身的健康现状却触命惊心。
调查发现,在自我身体状况的认知上,仅19.2%的医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好。在样本群体里,33.2%的医师罹患一种疾病,5.9%的医师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
2017年发布的《中国医生生存现状调研报告》则发现,大部分医生的身体问题都和长时间的临床工作脱不开关系:
如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抑郁症等。
医务工作者的健康状态,影响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患者、医院都会受到影响。
当医务工作者被疾病困扰时,很难全身心投入到给患者治疗的工作中,难免会有纰漏发生,进而影响医院的口碑和形象。
因此,让医务工作者多休息,保持充足的精力是件医院、医生、患者三赢的局面。
原因2 市属医院的福利待遇 应尽可能的高 尽可能的好
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医疗资源丰富。
在省级医院林立的郑州,市属医院处于三明治的夹心层,危机感一直伴随着它们。
“超级医院”的虹吸效应,郑州市属医院一定深有感触。
这种虹吸不仅针对患者,也针对医生,特别是优秀的医疗人才。
医院是需要人才才能发展的,不论大小医院都是如此。
老蔡在郑州,与医疗卫生行业打了20年交道,目睹过无数下级医院科室领军人物、科室优秀人才甚至整个团队被大医院挖走的事件,有些医院的科室甚至被掏空。
去年某省级医院从郑州七院、阜外华中医院“挖人”的事件闹得全国沸沸扬扬,就是小医院对大医院“虹吸”不满的反抗。
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是生存法则,是自然规律,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表现。
郑州市属医院想要和省级医院、超级医院抗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来、驻留、坚守,靠工资、靠约束、靠发展去硬碰硬,是用自己的弱点对比别人的强项,并非明智之举。
适当的提高福利待遇,把关爱与温暖措施落地,增加医护人员的获得感,让医护人员感受到真正的关心关爱,也能增加医护人员的归属感。
医护人员工作已经够苦了,再不给他们来点实际的,终归是有些说不过去。
更何况,郑州省级医院里,福利待遇比市属医院好的也不少。
河南的排头兵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等都实行的是双休制。
著名企业家马某曾说过:“员工离职要么钱不到位,要么不开心。”
如果薪资待遇比不过,福利待遇再没有吸引力,想要留住人才也是很困难的。
原因3 医院双休,不影响患者就医
河南省肿瘤医院的某专家告诉老蔡:
双休制对患者就医以及病房患者的安全保障是没有必然联系的。
如河南省肿瘤医院实行双休制后,患者在周末就诊和工作日就诊一样,无非是医院职工排班方式发生变化,轮流坐诊、值班而已。
也就是说,通过妥善的管理制度,即便繁忙如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也能挤出时间给专家休息。
而且,河南省人民医院还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周末节假日同质化服务,开通有“周末特色门诊”,让患者在周末也能挂上专家号。
所以说,医院只要合理安排好排班制度,实行“双休”并不难。
原因4 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非常发达 双休不影响处理公务
在大部分医院里,不仅医护人员不能双休,行政人员周末休息一天半也是常态,常常是周六上午还要去医院工作半天,到12点才能下班。
恕老蔡直言,这种休息方式早已经过时了。
一方面是医院坚持的这种休息方式,是落后时代的产物。
28年前,在那个手机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一旦下班就约等于消失。
医疗单位的特殊性意味着医院随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突发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保障后勤工作的行政人员2天见不到人,是非常可怕的。
而如今已经是信息化时代,网络非常发达,哪怕居家都能办公,即便是医院也在疫情的考验下证实了居家办公的可行性。
所以,信息化时代完全没必要非让行政人员在医院多待半天。
即便是遇到需要行政人员出面协调的事件,一个电话分分钟就能赶回医院,甚至在电话里就能把问题解决,完全不耽误事。
另一方面,休一天半和双休是天壤之别。
双休给人的感觉是休息了2.5天,从周五下午就可以计划周末该怎么过。即便周六睡了懒觉,仍然有充足的时间去做事。
而休一天半给人的感觉如同单休,周六上午完成工作后,下午的半天时间,很难有效利用起来。
原因5 医护即便不能双休,也应制定双休制
医护人员因职业特殊性,导致他们不可能像行政人员一样,统一享受周末双休的制度。
甚至有些医生,全年都不能休息。
某外科大夫告诉老蔡,他们科室要求只要还有一个住院患者,每天就至少要进行一次查房。 某眼科医生告诉老蔡,他们的患者儿童居多,周六日是人最多的时候。 某护士告诉老蔡,她们是轮班制工作,每周工作时长是固定的,排班到周六日时,也要工作。
此类医护人员还有很多。
既然如此,他们就不用或者不能享受双休制了吗?
老蔡认为:未必。
以曾经双休的郑州市中医院举例。郑州市中医院推行过“错峰双休”制度,即在保证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每周休息两天。
医院可以根据科室、诊室、专家门诊量的变化制定坐诊表,调整医生坐诊、手术时间,或根据每个岗位的工作情况自行调整休息时间。
如有住院患者的医生,在休息日时,可以在查房保障患者健康后,自由安排时间。
如眼科医生,可以在周一至周五不忙的时间段,分批次休息,周六日统一上班。
另外,需要调班的护士,每周休息两天和每周休息一天半的总工作时长也是不同的,且她们的计算方式更复杂。
按我国工作时间标准来算:
双休工作时长为,每日工作时长8小时,一周40小时
而休息一天半的实际工作时长则为44小时。
一般来说,护士因为需要值夜班,会在一周内排3次8小时制的白班,一次小夜(一般是17:00-次日1:00)和一次大夜班(一般是00:00-8:00),小夜和大夜的具体时间在不同的科室不完全相同。
大夜结束后的第二天的白天,护士需要休息。
如:周一、周二、周三为白班,周四为小夜,周五为大夜。
如果是双休的话,周六白天护士在睡眠中浪费后,还能有自由支配的周日。
但如果休息一天半的话,护士周日就应该重新上班,如果这天休息了,则意味着欠了医院4个小时的工作量,且干的夜班越多,欠医院的工作时长就越多。
有的医院为了规避这种情况,干脆5个工作日只让工作7小时,最后在周六日安排工作5小时。
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原因6 给医护放假,赢的是医院
这个观点,老蔡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聊一下。
不一定对,但应该对市属医院有参考价值。
老蔡和牛专家沟通的时候,基本上每个专家在最后都会补充一句:“其实双休跟我没关系,因为周六日也要参加学术会/讲课等。”
这些能出去讲课的都是大牛专家。
如果医院双休,那么需要成长的、有上进心的年轻大夫,就会有大量的周末时间去全国各地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会。
在这些学术会上,有心人能学到不少东西(前提是会议不能太水)。
老蔡就要求团队的小伙伴,没事多去听听行业内的学术会,既能拓宽视野,还会在选题、前沿医学知识上有收获。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学术会都搞直播了,看学术直播和现场参会有什么区别呢?
老蔡认为,这个区别是很大的。
在学术会现场,青年医师是有机会也有时间和行业大牛面对面讨教的,这种机会难能可贵。
见识过星辰大海的人,又怎会甘于点点荧光。见过的大牛多了,眼界、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写在最后
如今各大医院,都在向信息化迈步。
信息化的目的,就是优化就医流程,减轻医务工作者劳动量,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在智能减轻人工成本的时代,是不是应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还给医务工作者。
劳逸结合,这样的工作起来才更有干劲,也更持久。
声明:凡标明原创的文章,均为老蔡导医独立创作。任何单位、个人未经许可,谢绝以任何形式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