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吸进去的鼻涕,都去哪儿了?

2023-04-07 09:52   浙大二院

慢性鼻窦炎术后完全康复需3-6月,术后需配合门诊复诊换药及药物治疗,恢复期间仍会有鼻塞、流涕等症状。

鼻子完全被堵住

嗅觉也几乎全部消失?!

退休的王大伯本该享受美好生活,但却饱受鼻子的困扰。

几年前,王大伯出现了鼻塞、流脓涕症状,开始王大伯并未在意,但随着时间推移,鼻塞症状越来越严重,后来嗅觉也几乎完全消失。再也闻不到任何气味,最喜欢的饭菜,甚至龙井茶都没有气味,味同嚼蜡。睡眠时鼾声如雷,严重影响老伴的休息。实在熬不下去的王大伯来到浙大二院耳鼻咽喉科,找到段洪刚副主任医师。

经过检查,段医师发现王大伯双侧鼻腔完全被息肉堵塞,进一步鼻窦CT检查发现,王大伯存在双侧全组鼻窦炎。考虑到王大伯没有基础疾病和特殊用药,段医师为王大伯安排了日间手术,接受鼻内镜下双侧鼻息肉切除、全组鼻窦开放手术。

术后第二天,王大伯顺利出院。经过手术后一段时间的随访和用药,现在王大伯的鼻塞流涕症状基本完全控制,嗅觉也有了明显改善,熟悉的饭菜香茶香又回来了,鼾声也明显减轻了。

“以为就是感冒或暂时的身体不适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早晚会好的,没想到最后却要手术!”王大伯想起之前的经历,心有余悸。

“鼻子是呼吸的门户,承担着呼吸、嗅觉、过滤清洁、免疫等多种重要功能。慢性鼻窦炎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疾病,给人们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但也是一个可以治疗的疾病,规范的治疗可以让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段洪刚副主任医师说道。

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要注意

小心鼻子里过多黏液淤积

我们的颅骨并不是实心的,鼻腔周围的颅面骨中有4对和鼻腔相通的“空房间”(分别为筛窦、上颌窦、额窦、蝶窦),这些“空房间”开了一扇小小的窗通向鼻腔。

正常情况下鼻窦黏膜产生的黏液会通过窦口排出;当黏膜发现炎症时,会产生过多的黏液,淤积在鼻窦内或不断地流进鼻腔。

慢性鼻窦炎是鼻窦黏膜的慢性炎性疾病,病程超过12周,其发病与解剖异常、变态反应、细菌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中国人群慢性鼻窦炎总体患病率为8%。

慢性鼻窦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头面部胀痛,嗅觉下降等。早期患者可单纯表现为嗅觉下降;伴过敏性鼻炎患者有鼻痒、喷嚏多(可连续打喷嚏)、眼睛发痒等;部分患者伴有哮喘,可有夜间咳嗽、憋喘等症状。

鼻子有了“炎”症

抗生素就要马上用上?

对于大部分慢性鼻窦炎病人,药物治疗是首选。慢性鼻窦炎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黏液溶解促排药物、抗过敏药物等。对于严重的鼻窦炎患者,会酌情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

需要注意的是,慢性鼻窦炎的发病与微生物感染有一定关系,但慢性鼻窦 “炎”的炎症,并不等同于“微生物感染”,只有在慢性鼻窦炎伴急性感染时,才需要抗生素治疗。

那么慢性鼻窦炎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呢?当存在以下情况,可以选择鼻内镜手术:

● 影响鼻窦引流的解剖学异常或鼻息肉

● 经过12周以上的规范药物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

● 鼻窦炎已经导致眼部、颅内并发症

怀疑慢性鼻窦炎时,该做什么检查?

鼻内镜检查会很痛?

慢性鼻窦炎的诊断依据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鼻窦CT结果进行。怀疑慢性鼻窦炎时,医生除了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鼻塞流涕、头痛、嗅觉障碍等情况,还会根据病情需要安排进一步检查:

①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清晰观察到鼻腔内病变情况,如黏膜水肿,息肉,脓涕,检查可在门诊表面麻醉下完成,检查时有轻微酸痛感,一般儿童也可耐受。

43051680822137215

▲鼻内镜见鼻腔“新鲜荔枝肉样”息肉及脓涕

②鼻窦CT检查:

鼻窦CT检查可观察鼻腔鼻窦病灶部位、病变程度,还可了解鼻腔鼻窦有无解剖变异。需要注意的是,鼻窦CT检查不能作为慢性鼻窦炎诊断的唯一依据。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建议鼻窦CT扫描:

●出现脓鼻涕中带血或有豆渣样物咳出,怀疑真菌性鼻窦炎时

●药物治疗无效,拟手术治疗的时候,此时CT扫描类似于打仗前的军用地图

●怀疑鼻窦肿瘤等占位性病变

●出现慢性鼻窦炎并发症时

儿童患者更需要严格掌握CT扫描指征

16731680822137496

▲鼻窦CT检查

除此鼻内镜和CT之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情况,安排鼻窦磁共振检查、外周血检查、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等。

慢性鼻窦炎手术怎么做?

术后要尽量避免感冒、抽烟

内镜鼻窦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完成,主要步骤是在高清内镜下切除病灶,矫正解剖畸形,开放阻塞的鼻窦口,同时尽量保护鼻腔鼻窦黏膜,医生会根据病人病情和解剖采用个性化手术方案。

19321680822137846

手术结束后,鼻腔会填塞可吸收材料(如 明胶海绵、纳吸棉),炎症较重时填塞高膨胀海绵止血。手术后当晚因鼻腔填塞,患者常有鼻塞症状,伴轻中度头昏头胀不适,一般抽出鼻腔填塞物或鼻腔清理后即可明显减轻。手术当晚鼻腔有血性分泌物或少量鼻出血是正常现象,无需恐慌。

慢性鼻窦炎术后完全康复需3-6月,术后需配合门诊复诊换药及药物治疗,恢复期间仍会有鼻塞、流涕等症状。一般术后1-2周第一次复查,主要工作是清理鼻腔填塞物和分泌物,以后每次复查间隔一月左右。普通的鼻窦炎患者术后需复诊3-5次;伴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难治性鼻窦炎患者需长期随访、规范药物治疗。

术后鼻腔生理盐水或海盐水冲洗对于术腔恢复非常重要。术后新鲜出血停止即可开始鼻腔冲洗,每天2次;部分严重鼻窦炎患者医生会建议洗鼻盐水中加少量激素。冲洗时需注意洗鼻盐水压力。术后鼻喷激素需持续3月以上,遵医嘱每天1-2次,切勿自行增加剂量或自行停药,一般在洗鼻后间隔30分钟左右,以避免药物随盐水流出。

此外,术后1月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迟发性出血。尽量避免感冒,普通感冒对症治疗,如伴严重头痛或眼眶红肿需及时复诊。术后半年内避免抽烟,烟雾对未恢复的鼻腔黏膜刺激较大,影响手术效果,特别对嗅觉改善有不良影响。

“约80%患者在手术1个月后鼻塞、流涕、头昏头胀症状即可有改善。伴嗅觉障碍的患者,恢复所需时间更长,其中70%的患者在手术后2-3月后嗅觉开始恢复。”段洪刚副主任医师说道。

另外,鼻痒、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并不能通过慢性鼻窦炎手术解决,术后仍需根据病情使用药物控制。

专家介绍

15571680822138238

袁晖

主任医师

擅长:内窥镜及显微镜下鼻-鼻窦及咽喉部良性及早期恶性疾病的微创手术,以及晚期恶性肿瘤的根治性手术。

80001680822138301

段洪刚

副主任医师

擅长:鼻炎,鼻出血,鼻外伤,嗅觉障碍,鼻息肉,鼻窦炎,鼻腔鼻窦肿瘤等鼻科疾病,以及其他耳鼻喉科常见疾病。

27011680822138361

严毛晓

副主任医师

擅长:咽喉头颈良恶性肿瘤、声带病损、鼻息肉、鼻窦炎、成人及儿童鼾症的内外科治疗,以及中耳炎、过敏性鼻炎等耳鼻喉常见疾病的诊治,咽喉和鼻腔鼻窦内镜下微创手术。

文字 | 耳鼻咽喉科 段洪刚、李林荣,陈丹

审核 | 陈国忠 方序 林志宏

责编 | 陈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涕,鼻腔,鼻塞,嗅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