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一医院突破肝移植禁忌创造生命奇迹
“感谢你们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给了我父亲新生的机会,帮助他战胜了斗争已久的病魔,你们辛苦了!”
近日,朱先生因慢加急性肝衰竭、乙肝肝硬化、肺动脉高压在我院行肝移植手术后康复出院。为表感谢,朱先生家属特意给我院器官移植科医务人员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59岁的朱先生来自广西贺州,2004年检查发现乙肝肝硬化,辗转广西、广州多家医院求医。随着病重恶化,需进行肝移植手术,后在广州某医院治疗后一直在排队等候肝移植。
正值愁苦之际,朱先生家属了解到我院器官移植科拥有精湛的肝移植技术及优质的护理服务,遂于去年转入我院器官移植科。邓斐文主任详细诊断后,发现患者病情复杂,各项指标均差,特别是心脏B超提示重度肺动脉高压,这是肝移植手术的禁忌症。考虑到朱先生及家属要求肝移植的意愿很强烈,经院内多学科的MDT会诊,邓主任建议治疗控制肺动脉压力明显下降并稳定后出院继续等待肝源。2023年2月6日,朱先生再次入院后仍要求进行肝移植,但其还是中度肺动脉高压,肝移植手术风险高、难度大。于是,邓斐文主任邀请我院麻醉科、心内科、心外科、ICU、介入科相关专家进行专科MDT会诊。专家们经过严谨、专业的病情讨论,认为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施行肝移植手术可行。邓斐文主任也毅然决定,打破医学禁区,给患者生的希望。
与此同时,朱先生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的匹配,幸运获得捐献供肝。2023年2月25日,邓斐文主任带领雷秋成、王锐炫医生等通力合作,克服重重困难,耗时6小时完成了肝移植手术。术中通过右心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麻醉科欧伟明主任团队更是寸步不离,保障了手术过程的顺利。
围手术期监护和康复也是对整个器官移植团队非常重要的考验。“严密观察,细致护理,医护技多学科合作,灵活调整治疗方案”是团队制定的总治疗方针。术后排斥反应、感染、血管并发症等,都是术后康复中整个团队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从术后第3天开始,康复团队督促朱先生进行早期床上-床边-离床活动,开展心理疏导、指导饮食,加强营养。在医务人员的精心照料和护理下,朱先生顺利度过了术后康复期,恢复日常生活。
器官移植科是我院2022年重点推进工程。院领导高度重视器官移植科的建设,自2022年11月份器官移植科成立以来,已经成功完成40余例肝、肾移植手术,随着我院器官移植专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将造福更多终末期肝、肾疾病患者。
专家介绍
邓斐文:肝移植专家I肝脏胰腺外科专家 器官移植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 临床医学博士
学习工作经历: 2012年7月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学专业,获得外科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肝脏移植专家朱晓峰教授。2012年7月入职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脏胰腺外科以来,负责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随访工作,尤其对重型肝炎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管理有较深的体会,熟练掌握公民逝世后大爱器官捐献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熟练掌握腹腔镜肝切除手术,2015年晋升普通外科副主任医师,熟练掌握包括原发性肝癌、胰腺肿瘤、壶腹部肿瘤、胆道肿瘤等肝脏胆胰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获得2018年佛山市医学骨干人才荣誉称号,2021年2月份晋升广东省卫健委普通外科主任医师。2021年7月至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学习活体肝移植和儿童肝移植技术,师从著名肝移植专家夏强教授团队。历任肝脏胰腺外科主任助理、副主任,2022年11月份开始负责器官移植科全面工作。 主持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1项、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佛联合重点项目1项,作为合作者获得佛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1年应邀在国际肝移植协会年会(ILTS)上发言,2013年至今有6篇英文摘要在ILTS以壁报形式展出。荣获2015年广东省普通外科播客秀大赛冠军,2016年代表肝脏外科赴波士顿参加美国SLS年会并就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作专题发言,2018年赴葡萄牙参加ILTS年会并作壁报展示。至今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5篇,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合作发表SCI论文7篇。
学术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肝脏移植加速康复学组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第二届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分会第十届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分会第二届青年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胆胰分会第三届委员会肝癌学组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肝胆胰微创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胰腺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胰腺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肝病专业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肝癌专业组成员 佛山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常务委员兼秘书 《器官移植》杂志通讯编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