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2年工作巡礼
2022年是奋力实现北京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成员,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团结奋斗、勇毅前行,以一心赴救的医者情怀和攻坚克难的实干精神,彰显医疗国家队的责任与担当。
1.白衣执甲,逆风而上尽显英雄本色
坚守小汤山阵地。疫情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抗疫攻坚阶段,科室再次派出多名曾参与过援鄂抗疫国家医疗队的队员赶赴驻地:24小时,有序收治116名隔离人员;38个日夜,300余人次的收治和解离;克服重重困难,医护团队用过硬的技术、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多次得到患者的表扬和致谢。
全力以赴救治重症。2022年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积极落实医院“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救治重症患者:
一是进行扁平化管理,不分高级职称医师抑或低年资医师,全部扑在C04、D04两个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一线全面展开救治;同时,抽调5位呼吸与危重症骨干医师在D05、C06、C09等转化病房指导及参与工作。
二是建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全院巡诊机制,将全院病房划分为17个诊疗区域,每个区域安排一位呼吸与危重症专家进行日常巡诊与会诊,一次巡诊往往需要2至3小时,为非呼吸专科的病房收治的重症患者制定诊治方案或提出专业建议。
三是实现7*24小时oncall,发热门诊、呼吸科门诊、呼吸科病房、转化病房、会诊、巡诊,但凡有需要,就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人员的身影。
千方百计提高救治成功率。在年末救治重症患者的过程中,呼吸重症监护室(RCU)的医、护、技团队在困境之中迎难而上,及时将可利用的全部空间扩充监护室床位,尽一切可能收治危重症患者。在全体呼吸人的共同努力下,RCU危重病救治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呼吸机撤机成功率在80%以上,一次次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生命。
2.领航发展,持续优化呼吸质控管理体系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国家呼吸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积极构筑全国范围内的呼吸质控网络,不断以高质量的诊疗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2022年,中心增补质控哨点医院303家,较2021年增加31%,进一步优化各省各地区高水平呼吸专业布局。中心已连续七年负责撰写《国家医疗与质量安全报告》的呼吸专业部分,2022年负责撰写的《2021年国家医疗与质量安全报告——呼吸专业分册》,即将于近期出版发行。
2022年,中心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委托,起草《临床专科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设计(征求意见稿)》,作为全国呼吸内科临床专科能力评估的标准。中心还组织召开第二届《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培训会,对我国呼吸常见疾病的诊疗规范、最新指南进行深入解读和剖析,充分发挥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
2022年适逢国家呼吸医疗质控中心成立十周年,中心召开以“推进呼吸疾病 ‘病种—技术—管理—质控’ 体系建设”为主题的10年工作总结会,回顾总结中心10年各方面工作发展历程,明确未来发展理念、工作核心及发展规划,持续为呼吸专业的稳步发展贡献北京医院的智慧与力量。
3.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医疗服务打造新格局
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李燕明主任的带领下,全体成员凝心聚力,8个呼吸亚专业团队在各自领域争创一流,始终坚持用创新引领发展,多措并举促进医疗服务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
科室作为医院研究型病房建设单元,近3年科研课题研究方向涵盖老年呼吸系统感染复原力、呼吸系统肿瘤人工智能开发、哮喘小气道功能研究等方面,科研课题经费累计近千万元,目前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2022年,成功申报北京市卫生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项、北京医院院级课题4项。
2022年,科室科研学术成果丰硕,在《Emerg Microbes Infect》《MicrobiolSpectr》《Thorax》等刊物上发表高质量论文,共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7篇为JCR Q1区,影响因子最高为19.658。无论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诊治方面,还是建立中国健康人群微生物cfDNA图谱方面,凸显了科室在学术领域较强的整体实力与专业影响力。
4.为国育才,加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作为全国最早的CHEST-CHINA PCCM专科医师培训项目试点医院之一及专修、单修基地,科室教学内容实现全覆盖,包括肺功能、呼吸康复、睡眠医学、呼吸危重症、介入呼吸病学、呼吸治疗等。2022年,共计培训专修单修学员22名,将北京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和下沉到祖国各个地区。
2022年,科室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论坛,包括过敏学院暨变态反应性疾病慢病管理国际论坛、慢性气道疾病诊治学科发展与先进诊疗技术研讨会、慢性气道疾病诊疗进展研讨会等6项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等,总参与人数逾15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科室的学术影响力。
5.护佑生命,护理服务质量稳步提升
2022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理团队与医生团队密切配合,积极将ECMO技术应用于重症呼吸衰竭的救治,极大改善了急性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团队还持续深化护理服务内涵,开展以老年呼吸康复为核心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将端口前移,建立重症监护病房—普通病房—居家的全流程呼吸康复护理服务体系,荣获2022年东城区“优秀协作团队奖”。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2023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将坚持发挥国家呼吸质控中心的引领示范作用,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及质量控制方面锚定目标,积极作为,坚持以创新推动学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奋力实现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撰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居阳 李京南
审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李燕明
宣传处 孔竞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