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稳定5年的肺结节,万事大吉了吗?

2023-04-03 12:05

综合专家共识和本研究成果看,即使患者结节随访稳定超过5年,也仍然应当规律随访。

随着CT的普及,肺结节越来越常见,密切随访以追踪结节的动态变化,是临床经常采用的策略,如果随访超过5年结节一直稳定,未出现变化,是不是意味着万事大吉?今天分享一篇2019年发表于JTO杂志的文献,研究结果对于临床诊疗具有指导意义:随访5年稳定,仍然有进展的可能。

10501680476934569

在这项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中,研究者纳入常规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肺结节患者,结节为纯磨玻璃结节或混合密度结节,直径小于3cm,所有患者随访5年后结节均稳定且有10年的随访、影像学数据。生长定义为:磨玻璃直径增大超过2mm或出现新的实性成分。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160例患者共计208个磨玻璃结节病灶,95%的患者初始直径小于6mm,中位随访时间为8.5年,以下为文章的核心数据及发现:

13%的患者GGN出现生长,平均生长大小为3.2mm,3例患者接受活检,均提示为腺癌(原位、微浸润及浸润各1例),其中1例患者携带19del突变;而是否有实性成分影响后续结节的生长概率:17.4%的有实性成分的结节,后续生长,这一比例在无实性成分的小结节患者中,仅为11.7%。

94551680476934794

37岁女性,体检发现肺部结节,91个月的随访后出现新发实性成分,并在37个月的随访后继续增大

哪些因素会影响结节后续的生长呢?多因素分析发现,空泡征(HR=12.5)、除肺癌外的其他恶性肿瘤病史(HR=3.1)及随访过程出现实性成分(HR=19.1),与GGN的生长显著相关。当然,出现新的实性成分是在后续随访过程中发现,难以在基线提供相关的信息。因此,当基线发现空泡征,意味着后续结节生长的概率提高12.5倍,足以让临床重视。

9461680476935322

患者的多因素及单因素分析

整体而言,这部分患者的预后仍然良好,在随访观察期内,无患者出现死亡事件。

当然,文章也有一些缺陷,除了其回顾性设计外,入组患者年龄偏于年轻,只有8%的患者年龄超过65周岁;此外,虽然病灶生长高度提示恶性可能,但极小部分良性疾病也可以出现随访过程中的缓慢增大。

关于指南

这部分内容在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在Fleischner肺结节指南中,对于直径>6mm、单发的纯磨玻璃或混合磨玻璃,推荐的随访上限为5年,多发的磨玻璃并未规定随访上限。从JTO的这篇文献看,5年后终止筛查有风险,毕竟13%的结节会生长,虽然这些病灶多数未经过病理确认,但是,从临床常规来讲,病灶生长或密度增加,这一现象提示恶性可能极大,而3例活检的患者均提示腺癌也证实了这一点。

13991680476935589

Fleischner肺结节指南

而在韩宝惠教授等专家牵头的《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对筛查的起始年龄做了明确规定(45周岁),并未对终止年龄进行规定。

20781680476935972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年版)

综合专家共识和本研究成果看,即使患者结节随访稳定超过5年,也仍然应当规律随访。

内容来源:上海胸科 张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肺结节,病灶,玻璃,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