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总结:慢性便秘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有研究显示,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现查阅相关文献,整理慢性便秘的病因及治疗措施,以供临床参考。
一、慢性便秘的病因
慢性便秘根据病因可进一步分为原发性便秘(也称功能性便秘)和继发性便秘。
1.原发性便秘
原发性便秘是指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主要由于结肠、直肠肛门的神经平滑肌功能失调所致,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详情见表1。
表1 原发性便秘的分类与病因
2.继发性便秘
继发性便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是器质性疾病和药物相关的原因,详情见表2。
表2 继发性便秘的分类与病因
二、慢性便秘的治疗
1.一般治疗
增加膳食纤维和水的摄入、增加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便秘的基础治疗措施。
· 膳食纤维的摄入推荐量为20~35 g/d。
· 推荐水的摄入量为1.5~2.0 L/d。
· 推荐运动量为30~60 min/d,至少2次/周。
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晨起的起立反射可促进结肠运动,有助于产生便意。如厕排便时需集中注意力,避免受到与排便无关的因素干扰。推荐便秘患者采取蹲位排便姿势。
2.药物治疗
(1)泻剂
①容积性泻剂(膨松剂)
常用药物: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
通过滞留粪便中的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和粪便体积起到通便作用,使干硬的粪便变得松软易于排出。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②渗透性泻剂
常用药物: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类(如乳果糖)、盐类泻药(如硫酸镁)等。
口服后可在肠内形成高渗状态吸收水分,同时阻止肠道吸收水分,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加,促进肠蠕动,引起排便。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需注意,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
③刺激类泻剂
常用药物:比沙可啶、蒽醌类药物、蓖麻油等。
主要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中的感觉神经末梢,增强结肠动力,并刺激肠道分泌,从而促进排便,其作用强而迅速,可引起腹痛。刺激性泻剂可以短期、间断使用,作为补救措施。
④润滑性泻剂
常用药物:液体石蜡、甘油、多库酯钠及其他植物油等。
具有软化粪便、润滑肠壁的作用而使粪便易排出。
(2)促动力药
常用药物:伊托必利、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
对于慢传输型便秘有较好的疗效。主要作用于肠神经末梢,释放运动性神经递质,拮抗抑制性神经递质或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增加肠道动力,促进排便。
(3)促肠液分泌药
常用药物:利那洛肽。
利那洛肽是一种鸟苷酸环化酶C激动剂,具有内脏镇痛作用和刺激肠液分泌作用。是治疗成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药。
(4)微生态制剂
应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可以部分缓解便秘症状,国外指南和共识意见将其推荐作为慢性便秘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但具体治疗机制尚不明确。
微生态制剂可分为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同时含有益生菌、益生元)三类,粪菌移植治疗也属于广义的肠道微生态治疗。
(5)中医中药
中药、针灸和推拿按摩对治疗慢性便秘表现出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3.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治疗是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研究表明,无论功能性排便障碍是否合并肠道慢传输,生物反馈的疗效均高于其余大部分疗法。生物反馈对慢传输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亦有较好的疗效,但弱于其对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的疗效,因此可将其作为混合型便秘的联合治疗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J].中华消化杂志,2019,39(9):577-598.
[2]郑松柏,姚健凤,张颖.老年人慢性便秘的评估与处理专家共识[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7,4(02):7-15.
[3]崔金国.慢性便秘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4):557-561.
文、排版丨王申冲
编校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