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非霍奇金淋巴瘤 ‖ 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2023-03-30 10:54   星云基因

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患者,建议按照晚期(Ⅲ~Ⅳ期)进行治疗。高危因素包括:大肿块病变(≥5 cm)、Ki-67>30%、TP53 突变/缺失、细胞形态为侵袭性变型等。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一种起源于成熟B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类,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6%~8%。

MCL是一种具有特定免疫表型和重现性遗传学异常的小至中等大小、单形性成熟B细胞肿瘤,通常表达CD5和SOX11,95%以上患者伴有 CCND1基因重排并导致Cyclin D1蛋白细胞核内高表达。

患者以老年男性为主,常侵犯结外部位,兼具侵袭性淋巴瘤疾病进展迅速和惰性淋巴瘤不可治愈的特点。

【一】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特点

1. 临床特点:

中位发病年龄约60 岁,男女比例为 2~4∶1。诊断时 80%以上患者处于疾病晚期(Ann Arbor Ⅲ~Ⅳ期),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及骨髓或外周血受累,其他常见的结外受累部位为胃肠道和韦氏环。

2. 组织形态学特点:

MCL多呈弥漫性、结节状或套区型生长。典型的MCL常由形态单一、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构成,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浓聚、核仁不明显,细胞质较少。部分病例可出现单核样B细胞或浆细胞性分化。

病灶微环境中多有滤泡树突细胞增生及T细胞浸润,玻璃样变性小血管增生和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也很常见。不同病例的核分裂数差异较大。10%~15%的MCL细胞形态呈 “侵袭性变型”,侵袭性变型又可分为母细胞变型和多形性变型,瘤细胞体积大,且通常具有较高的增殖活性。这些患者临床侵袭性较高,预后差。

3. 免疫表型特点:

肿瘤细胞应为单克隆性成熟B淋巴细胞,典型的免疫表型为 CD5、CD19、CD20 阳性,CD23和CD200阴性或弱阳性 ,BCL2、CD43 常阳性,强表达 sIgM 或 IgD,CD10 和 BCL6 偶有阳 性。免疫组化Cyclin D1核内强阳性是MCL相对特异性的免疫标志,经典型MCL常伴有SOX11阳性。

4. 细胞分子遗传学特点:

染色体(t 11;14)(q13; q32)导致 CCND1 基因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易位是 MCL 的遗传学基础,见于 95%以上的MCL 患者。约 5%的 MCL 患者可无(t 11;14) ,这些患者中约 55%可伴有 CCND2 基因重排,主要与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发生易位。90%以上的MCL继发其他遗传学异常,包括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和基因突变 。

【二】MCL的诊断、分型、分期和预后

1. 诊断:

主要依据典型的组织形态学特征联合成熟B细胞免疫特征,加免疫组化CD5和CyclinD1 核内阳性。对于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 MCL,如肿瘤细胞免疫表型符合典型MCL、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或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出(t 11;14)亦可诊断MCL。

如果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符合典型 MCL,但 Cyclin D1 和(t 11;14)均阴性,则免疫组化检测 SOX11,如果 SOX11 阳性,亦可诊断 MCL,有条件单位可以加做 FISH 检测 CCND2 或 CCND3重排。

2. 分型:

MCL 诊断后应进行分型:

1、经典型MCL,占 MCL 的绝大部分,生物学行为多样;

2、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多数临床呈惰性表现,评判可参考如下标准:

a. 临床上惰性起病,白血病性表现,脾大而无淋巴结明显肿大;

b. 生物学特点:不伴有复杂核型,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IGHV)基因突变型,不表达或低表达 SOX11,Ki-67%通常< 10%。

需要注意,少数白血病型非淋巴结性MCL侵袭性较高、容易出现迅速进展 。

原位套细胞肿瘤(ISMCN):指 Cyclin D1 阳性(常伴 CCND1 基因重排)的B细胞局限分布于淋巴滤泡套区,但未破坏淋巴结结构,并未达到 MCL 诊断标准。ISMCN 常偶然被发现,很少出现进展,有时与其他淋巴瘤共存,可呈播散性表现。

3. 鉴别诊断:

主要与其他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进行鉴别,尤其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具体请参考《B细胞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8 年版)》。

4. 分期:

经典型MCL按照Lugano修订的Ann Arbor 分期系统分为Ⅰ期、Ⅱ期、Ⅱ期伴大肿块和Ⅲ期、Ⅳ期。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尚无统一分期标准,可参考CLL相关标准(见《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8年版)。

5. 预后: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表1)和 MIPI-c(表2) 进行预后分层。

表1 简易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评分系统(MIPI)

77381680143617983

注:MIPI分组: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高危组:6~11分。ECOG: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LDH:乳酸脱氢酶

表2 结合Ki-67指数的联合MIPI预后评分系统(MIPI-c)

26391680143628379

【三】MCL的治疗

(一)治疗指征

局限的ISMCN多不需要治疗,临床定期随诊。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临床多表现为惰性病程,治疗指征可参考CLL,无症状且无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以先采取观察等待的策略,但应密切随访,中位至治疗时间 2~3 年。经典型 MCL 仅极少早期局限型患者可观察等待,绝大多数应在诊断后即开始治疗 。

(二)治疗前评估

治疗前(包括复发患者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应至少包括:

1. 病史和体格检查(特别是浅表淋巴结和肝脾大小)。

2. 体能状态评分:ECOG评分。

3. B症状:发热、盗汗、体重减轻等。

4.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 LDH、 β2-微球蛋白。

5. HBV、HIV等病毒相关检测。

6. 病理检查:

①淋巴结病理+免疫组化;

②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

③染色体核型分析和FISH技术检测(t 11;14)。

7. 影像学检查:

①推荐全身PET-CT检查或颈、 胸、全腹部增强CT检查;

②怀疑胃肠道受累时进行胃肠内镜检测,Ⅰ~Ⅱ期患者建议常规进行胃肠内镜检查;

③母细胞型或考虑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进腰椎穿刺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④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或多门控探测(MUGA)扫描:考虑应用蒽环类方案化疗时。

▪ 推荐进行IGHV突变检测以及FISH检测TP53缺失、CDNK2A缺失和MYC异常,有条件者可进行淋巴瘤相关的二代基因测序,包括TP53、ATM、CCND1、 KMT2D、SP140、BIRC3、WHSC1、NOTCH1/2、SMARCA4、CARD11和UBR5等。

(三)一线治疗

1. Ann Arbor Ⅰ~Ⅱ期:对于少部分不伴高危 因素的Ⅰ或连续型Ⅱ期(可放一个靶区放疗)患者,可采取类似于滤泡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单纯受累野放疗(IRST)、免疫化疗联合或不联合IRST,放疗剂量30~36 Gy。而对于非连续型Ⅱ期且不伴高危因素患者,推荐进行常规免疫化疗(非强化方案)。治疗流程如图1。

99261680143647933

注:ISRT:受累野放疗;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

图1 早期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流程

对于伴有高危因素的Ⅰ~Ⅱ期患者,建议按照晚期(Ⅲ~Ⅳ期)进行治疗。高危因素包括:大肿块病变(≥5 cm)、Ki-67>30%、TP53 突变/缺失、细胞形态为侵袭性变型等。

2. Ann Arbor Ⅲ~Ⅳ期或伴高危因素的Ⅰ~Ⅱ期:晚期MCL患者或有治疗指征的白血病性非淋巴结型MCL患者的治疗需要依据患者的年龄、一般状况和TP53等遗传学异常情况进行分层治疗,治疗选择流程如图2。

191680143655725

注:ASCT: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图2 晚期初治套细胞淋巴瘤治疗流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套细胞淋巴瘤,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MCL,遗传学,白血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