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学习札记:《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医保报销障碍》

2023-03-29 11:17

医保待遇、监管、规财、价改等,都骑在支付管理和经办管理的载体,以人民为中心,底色更鲜明。

笔者感触:

预算管理的主动治理

预算管理在传统上是总池子管理。当预算执行遭遇大变动、大规模偏离时,预算管理敞口风险很大。具体审核结算要发挥审核对象之间的横向比较;区域总额预算要发挥不同周期和历史经验纵向比较。在预算管理周期内的各月,要多做动态监测和中间干预、积极监管。回头看问题,也看是否有干预。

预算管理效率效益不好,必然导致本地医院之间不公平不努力,很必要请本地医院之间互相有监督。比如:患者在本地医院之间去哪了?去那以后,实际待遇享受有啥不同?中长期精算需要此番观测。

一些预算管理政策制定,导致实际待遇运行飘高。这进一步带来待遇与监管之间现实矛盾,是不是?从医疗保险视角看,医保实际待遇政策就是产品,产品需要运营。双通道,一度使预算管理更加飘。双通道混在总池子里,还是单列在总池子外,这是个命题。具体影响是一个池子两个池子哪个好管?笔者倾向于分开。

如何考核为什么考核

同理,卫健和医保对医院考核的各种“率”,应该配套各种排除情形,尊重事实。事实是让用户能够满意。各种考核指标,很多也是扣减医保结算的指标,这些指标是宽松还是太紧?假如是较宽松的,医院往往还顶着上线飘,那问题就很严重了。建议用分阶指标,把区间拉到更大。医改理想是要促成现代医院管理,但当医院全都对准当地卫健和医保的宽松要求的最低水平怎么办?

以平均住院日、具体住院日而言,趋势是医院想要更长的,床位有经营惯性。事实是本可有更短的。支付方式、支付标准正发挥作用。与之伴随,也可改善医保待遇享受不平衡不充分,改善临床规范。

总的来说,医疗要争取对话,医保要跟踪管理。医保与医疗之间形成活跃和各自适应。

为什么考核?是要拷问:运营、建设。考核结果对医保、财政、卫健决策,都有参考意义。当一些考核不必要时,建议将这些考核退步作为评价。医保考核与医保管理这两套人马,是此消彼长,某种意义上有平替。

规财承担着医保运行统计评价,将待遇支付与待遇保障视为两条线,两者分别对应供给侧及需求侧。总额预算是给到医院,还是给到患者?假如医保不做干涉,不做政策填充,不做管理技术,有威胁。

规财承担着医保运行统计评价,其实是对应供给侧、需求侧两个平行市场。行业有争,患者也有争。七分政策,三分管理。管理再多几分成熟,逐步去做到更多。大排查就有这个趋势,五五开的趋势。当五五开,改革形势会不会普遍活跃一点呢?既有管理抓业务,也有业务抓管理。医保能永远热闹。这就自然成为机制。凭借管理工具、线上线下以及机制的作用,医保滚动发展,从方的变成圆的跑。

关于长处方,预算管理周期内的时间记录不会忘记,穿透到具体处方,都应按照合理的预算及发生。

医疗服务价格及医疗总收费,都作为微观调节对象,将形成一些系数,以供医疗资源运营赋能参考。

医保待遇、监管、规财、价改等,都骑在支付管理和经办管理的载体,以人民为中心,底色更鲜明。

感谢秦鹏老师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保,医保监管,医保报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