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肝在线】第106期-吴浩教授团队:自发性门体分流相关的难治性肝性脑病的治疗:分流栓塞?脾静脉选择性栓塞?
“重肝在线”栏目由北京医药科学技术发展协会、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主办,北京肝胆相照公益基金会、肝胆相照®-肝胆病在线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支持,段钟平教授、韩涛教授任总编辑,陈煜教授任执行编辑,孔明教授任秘书。专栏聚焦肝衰竭、人工肝等重症肝病领域的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旨在传播肝病相关新技术、新药物、新方法、新思路,为肝病医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临床借鉴与互相切磋的平台。
本期“重肝在线”,我们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吴浩教授团队发表于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的一项研究成果 进行分享,以帮助大家拓宽知识面,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背景和目的
自发性门体分流(SPSS)可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难治性肝性脑病(HE)。栓塞分流道(ES)可以治疗HE,但也会因栓塞分流道导致门静脉压力升高,增加出血和腹水的风险,而选择性栓塞脾静脉(SESV)保留分流道同样可以治疗脾肾分流相关的HE,而不会明显升高门静脉压力。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ES和SESV应用于治疗SPSS诱发的肝硬化难治性HE患者的临床结果。
研究结果
ES术后患者6个月的死亡率明显高于SESV术后患者死亡率。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ES术后患者的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显著低于SESV术后的患者。ES术后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增加。同时与基线相比,SESV患者术后6个月,其白蛋白水平以及Child-Pugh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研究结论
与ES相比,SESV治疗SPSS诱发的难治性HE,6个月死亡率有所改善。但有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加以验证。
文献索引:Zhang L, Wei B, Wang Z, et a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duced by spontaneous portosystemic shunt: Selective splenic vein embolization versus shunt embolization[J]. Digestive and Liver Disease, 2023, 55(3): 381-386.
专家简介
吴浩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委会常委、门静脉高压学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肝胆疾病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食管协作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疑难重症协作组委员
成都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发表SCI论文40多篇,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基金10余项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