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一起开启“生命之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为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今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彰显了广东优先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坚定决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将于3月29日启用,必将为再造一个新广东、塑造健康湾区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日前,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这家现代化的智慧医院,以《开启湾区“生命之钥”,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启用》为题,讲述它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南沙院区全景
春日正好,微风不燥,暖暖晨光洒入病房和诊室带去了温暖与希望。按照“绿色生态”理念设立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以下简称“南沙院区”),注重透景、透绿、透风。满目绿色的包裹,让患者的情绪得到舒缓,也让医护人员、科研人员从紧张、繁忙的工作中得以随时放松。
形如“生命之钥”、坐落在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位置、集医教研于一体的一流医疗科研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将于3月29日在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明珠湾区起步区横沥岛正式启用。
▲花团锦簇的南沙院区
高质量目标:建设全国医疗卫生高地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健康广东建设,建设全国医疗卫生高地,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省中医院获批建设国家医学中心”。作为医疗“国家队”,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的领头羊,2021年,中山一院入选首批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山一院以创建国家医学中心为重要抓手和战略目标。建筑面积50.6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500张的南沙院区就是中山一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危急重症医疗中心、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高质量布局:构建多院区协同发展新格局
3月20日上午,南沙区蓝色上空出现一架黄色直升飞机,稳稳降落在南沙院区临床诊疗中心楼顶的停机坪上,飞机刚刚停稳,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医护人员就推着担架床冲到舱门口,迅速将转运来的重伤患者推送至手术麻醉中心,施行紧急手术。这是南沙院区进行首次直升机医疗救护演练活动的场景。
▲救援直升机13分钟左右即可到达院本部
电影中的场景将成为现实。未来,从南沙院区起飞的救援直升机13分钟左右就能直达位于越秀区的中山一院院本部。“海陆空”应急反应与救治系统将为急重症患者的院间输送救治争取宝贵时间。这是南沙院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危急重症医疗中心拥有的“法宝”之一。
而南沙院区与院本部采用垂直化管理运营模式,专家资源也是与本部一致的,同时该院拥有的3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以及运作成熟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也成为南沙院区担当急危重症救治的硬核保障。目前,临床科室、检验中心、放疗中心、影像中心等38个科室都已进驻南沙院区。
▲检验中心
如果说,医疗救治就是一场与时间赛跑、拯救生命的“战斗”。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教授把创建国家医学中心比作一场“战役”。医院面向这一战役目标,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提出了“非常6+1”的战役举措——“6”即建设疑难重症诊治和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心、医学先进科学技术创新中心、医学拔尖领军人才培养中心、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与体制机制创新中心、党建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中心;“1”则是指一流的社会服务与辐射。
南沙院区是中山一院构建新时期“一体多翼、科学布局、特色发展、重点突破”多院区协同发展格局,创建国家医学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并将与院本部形成互补,充分发挥未来国家医学中心的功能,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高质量科研:发力精准医学科学研究
创新,是医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长远驱动力。国内率先上市的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材料、走在世界前沿的“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首创腹透卫星中心管理模式……中山一院从国内到国际,一直是医学探索的先锋。
依托南沙院区,中山一院将发力精准医学科学研究,将国家医学中心重点攻关任务和精准医学研究的肿瘤、心脑血管与代谢病、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肠道微生态/感染与免疫五大交叉协同方向统筹推进、协同实施、创新驱动,促进学科融合发展。
▲手术培训基地
走进南沙院区,北区是医疗中心,南区则是医学科技创新平台,集医疗、教学、科研、国际学术交流于一身,其中包括2.1万平方米的先进医学技术研发中心、3.5万平方米的精准医学与成果转化中心等。
“真的惊喜!这里规模宏大、功能完善,我很期待在这里能实现更大的突破。”李晓星是一名从事消化系统肿瘤研究的研究员,他所研究的领域需要各种动物模型的支持,而南沙院区恰好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先进医学技术研发中心设置了标准的普通级动物实验室、屏障级动物实验室、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水生动物实验室、无菌动物实验室、实验动物教学实验室等。
▲实验室一角
精准医学与成果转化中心已形成10层通用实验平台,可容纳100个以上的学科带头人团队共同进行实验研究。目前,必备的仪器和设备已就位。中山一院精准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吕万革教授说:“希望未来能够在南沙院区与临床科室进行密切合作,在肿瘤和再生医学的转化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合作是高质量发展的另一核心要素。南沙院区的南区与北区通过连廊相连,极大便利了临床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往来。
▲一条连廊将临床和科研“无缝对接”
高质量装备:高精尖设备提升就医品质和效率
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生命。临床诊疗、科学研究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让患者获益。高效、精准的检查,是临床诊疗必不可少的条件。南沙院区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化、规范化的医学装备保障管理体系,瞄准各专科高精尖的设备,对标国内外的先进诊疗技术,加大医疗重器的引进力度。
▲医疗重器
截至目前,南沙院区已经引进一批先进的超高端CT、MRI、数字化高能直线加速器、PET-CT、DSA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等。这些高端、数字化设备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为患者提供更为高效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以超高端的CT为例,不仅具有传统的CT扫描解剖结构,而且还能够获得一些功能信息,帮助医生更为准确地分析病情,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在过去,因为患者预约多,设备工作效率不够高,患者做磁共振检查(MRI)可能要预约后等好几天。而这一情况在南沙院区将大为改观,中山一院医学影像科主任冯仕庭介绍,与传统的MRI设备相比,全新的3.0T超高强磁共振成像系统(MRI),除了成像更清晰外,还能把检查时间缩短40%以上。
高质量服务:“智慧大脑”让就医更便捷
除了让患者的健康得到保障外,就医时的便捷程度也是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指数。南沙院区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医疗打造信息化医院。为此,在硬件和软件方面下功夫,硬件包括7大系统,14个子系统,而软件则有7大系统,164个子系统。将来,就医人员从进入医院停车场开始,电子停车跟踪系统启动后,就可开始院内导航,根据患者的诊疗需求设计好最佳的路线。
来到在医疗服务中心,检查检验预约、床位统一调配、优先就诊患者管理等患者就医时常见的问题都可以“一站式”解决,让患者少跑腿。
▲轨道小车物流系统
走进诊疗中心的各个楼层,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头顶上一辆辆密封的“小车厢”沿着轨道、倒挂着快速穿梭往来。日常的大输液、药品、血制品、手术标本等可以通过轨道小车迅速到达相应科室,不仅大大减少人力运送的成本和机会,也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长达5100米的智能轨道物流系统主要覆盖全院90余个医技科室、护理单元、门急诊等科室。除智能轨道物流系统外,南沙还有智能气动物流系统、智能导车机器人物流系统、垃圾被服动力收集系统、厨余垃圾动力收集系统。这五套系统能够满足日常大部分的需要,并且纳入了全医院的信息管理综合平台,为患者提供高效、高质的服务。
中山一院南沙院区南北两区以中轴连廊贯穿连成一体,整体形如一把钥匙,被称为“生命之钥”,寓意开启生命之门,这与中山一院百年文化精神一脉相承。肖海鹏认为,能否实现创建国家医学中心这一战略目标,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要靠文化。“100多年来,中山一院秉承‘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以‘敢为人先、求真求是、求正求变、天下为公’为精神追求,这将为我们实现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肖海鹏说。
▲南沙院区夜景
南沙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主阵地之一,它的建设发展,一直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提出,要积极增加优质资源供给,便利港澳居民就医养老。未来南沙还将迎来其他5所三甲医院。它们将与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一起,助力南沙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医疗高水平服务的核心地区之一。
记者:陈 辉 编辑:章智琦 初审:潘曼琪 审核:赖佳明 复审:彭福祥 终审:张 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