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第80次每周读书分享】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探讨、互联网医疗、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3-03-29 11:20

从医院本身来说,效益的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然而每所医院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从服务本身来说,能够持续不断更好地满足医患双方的需求是服务改进的根本动力和目的,质量的提升则可能是无限的。

岐黄之星 
/每周阅读分享/

01基于医联体模式下   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探讨  

辜耀东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2017级中医学4班

文献来源:罗维军,张维晴,罗新乐等.基于医联体模式下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探讨[J].中国医院,2022,26(10):35-36.DOI:10.19660/j.issn.1671-0592.2022.10.10.

文献概述:文章内容整体非常简洁和清晰明了,整体介绍了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的困境,详细列举了诸如资源来源、人才梯队、中西医融合限制等发展困境。文章后半部分同时也提出“医联体”模式下相关的建议,提出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医院下属社康中医馆”的建设模式或确有可参考价值。并具体指出了整合各类资源,建设优势学科,推动完善互联网+服务等措施。

我的思考:其实以我们中医学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就业季,综合医院的中医科都不那么受到学生青睐,究其原因还是中医科发展在综合医院没有前途与“钱途”,亦或把综合医院中医科当作一个躺平的去处。虽说医师的发展十分注重个人能力,但平台的加持也必不可少,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发展若有质的转变与提升,或许能为这些中医学子的发展提供又一片天地。

02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   的现实困境及立法对策探析  

李冰伶

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2020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院管理班

·文献题目:刘梦祺.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立法对策探析 ——兼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份文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48-002).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政策评析;现实困境;诊疗范围;立法对策;多点执业;个人信息保护

·文章内容:

一、发展困境现状:

1、诊疗范围的双重困境:除“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外,互联网诊疗受到“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和“复诊”两项前提条件的双重限制。

2、患者信息保护的缺失:互联网意料中患者的信息会在第三方平台、网络服务供应商等不同线上主体之间流转,医疗数据的高价值性和互联网医院的全面开放性,将会增加患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3、医患双方参与率的低迷:2020年超过50%的互联网医院处于亏损状态,传统大型综合型医院的参与率十分有限。大多数医院仅是开放了“互联网医院”的功能,但实践中患者仍然是选择前往实体医院就医。

二、问题症结:

·据健康界研究院2020年的调查

“互联网医院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数据显示,排名第一的是“顶层设计尚未完善”,提及率占比67.9%

·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法律、国务院指导意见和各部委配套政策为体系的制度支

持,但总体仍然存在法律位阶低、总体规定较为简单、框架逻辑不清晰、制度之间存在冲突或是留白以及专门性和细节性的制度供给不足等问题。

三、针对“三份文件”的修改建议

1、明确且适度扩大诊疗范围:通过立法或政策的形式打开首诊的入口,通过制度明确首诊的诊疗范围;同时通过技术层面的提升完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硬件和软件水平,设计发明与互联网医疗相匹配的辅助设备,依靠科技弥补线上诊疗相对于线下诊疗的缺陷,努力促进其达到面对面“望闻问切”的诊疗效果,从而保障互联网医疗行业整体的安全性。

2、监管制度的细化与完善:我国应当从立法层面或是以政府职能清单的形式尽快梳理和确定各个部门具体的监管范围;尽快出台相关法律、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多部门联动、数据共享的资质审查及监管机制;可借鉴德国的联合联邦委员会(JFC),该机构由病人、医保机构、服务提供者的代表及医学专家组成,负责具体政策的决策与执行。

四、针对互联网医疗全领域的立法建议

1、医生多点执业制度的完善:通过立法或政策应当进一步明确和统一医生线上诊疗多点执业的具体要求、资格认定、人事管理、执业权限和责任承担等核心问题。

2、患者信息的有效保护与电子病历信息的所有权归属。

3、责任认定的特殊性:特别关注医院和医师之间、医方与患方的责任分配;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运营商等辅助角色主体的责任审查和认定

4、AI医疗机器人的法律地位探讨:无论科技发展到何种程度,均应当认定机器人为医生助手的法律地位,明确其无决策权且不能直接进行诊断和治疗。此外,通过立法明确医生在操作机器人过程中责任范围的同时,可以增加机器人设计者和生产者统一适用无过错责任,并与销售者一同承担连带责任的相关条款,确保机器人在未来的互联网医疗运用中的责任与安全问题。

·我的思考:目前我国互联网医院建设的顶层设计并不完善,出于医疗实际安全的考虑对于互联网医疗实践的限制较多,互联网医疗具有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的特征,我国的网络监管等方面尚需建设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医疗的公益性,我认为应当优先注重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如诊疗辅助系统、地域间信息化建设、网络监管中的追责溯源等技术问题。互联网医疗作为传统医疗的辅助手段,可以在分级诊疗、远程会诊、异地就医等方面进行发展,重要的是实现医疗资源信息的流通来提高更多患者的生命质量。

03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体系构建    

曾思远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

喜欢写作和航拍的青年同志

·文献来源:彭书芝,柳星月,裴梦云等.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体系构建[J].卫生软科学,2023,37(03):18-21.

·文献内容:[目的]构建基层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为基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培养评价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形成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体系的初始条目,采用Delphi法选取25名专家进行2轮咨询,应用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 33%和100% ; 2 轮专家咨询的权威系数均大于0. 8,分别为0. 870和0. 894; 2 轮专家咨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 252~0. 498,且第2轮大于第1轮 ( P < 0. 05) ,1~3级条目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5% ,为 14. 6%~24. 2% ; 各级指标权重在1. 476%~27. 522%。构建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 25 个。[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体系突出全科与公共卫生 2大专业特点,可用于全科医生公共卫生核心能力质量评价,使基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标准变得客观、 具体、可量化。

·研究方法:专家咨询法,熵值法

·我的思考: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了常见病诊疗、家庭医生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多种职责。从文献中可以看出,核心能力指标占比较高的,也是普遍基层医生更希望自身发展的方向,一级指标专业素养、执业能力,二级指标公共卫生基本观念、项目规划和实施能力、学习创新力、卫生政策发展能力,三级指标主动学习和终生学习、医学伦理素养、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理念。对外合作所谓要知己知彼,上级医院可以在以上方面与基层医生探索复合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利他思维获得成效往往超过预期。

04   以精益文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    

杨文菊

北京中医药大学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

·文献题目:周广德,戚珊珊,杨雪娇等.以精益文化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实践[J].中国医院,2023,27(01):102-104.

·文章概述:精益医疗作为一套工具和一种管理方法,通过改变医院的组织和运营方式,以减少过失和浪费,并缩短等待时间用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精益中有许多流程需要员工去改造和创新,有许多标准需要员工去遵守和完善。在任何一个组织中,精益最终要落到员工的行为上,而且这种行为必须持续并形成文化。文章描述了威海市立医院以PDCA为基础,积极引入质量管理工具,持续开展精益管理,逐渐形成独特的精益文化体系,有效激发了员工精益管理主动性、能动性,医院内涵建设有效加强,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高了员工满意度,促进了组织常态化健康发展。

·个人思考:从医院本身来说,效益的提升是医院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目标,然而每所医院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从服务本身来说,能够持续不断更好地满足医患双方的需求是服务改进的根本动力和目的,质量的提升则可能是无限的。引入精益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可以以有限的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打造医院的品牌;同时精益管理工具的应用,增加了员工与医院之间互动,提升了员工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有利于医院人才队伍的稳定。

END  

文字: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读书团队

排版: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 李冰伶

审稿: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联体中心 医院管理学博士 张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联体,医疗,诊疗,医院,中医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