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故事|董小姐和一名初中生的故事
麻醉故事
-董小姐和一名初中生的故事
我还记得他,一个14岁的青涩少年,因为上学路上不小心摔倒手,导致肱骨骨折了,所以来做手术。术前访视和往常一样,没有什么特殊,我领着师弟去给他做术前访视,他的妈妈也在,因为始终是个孩子,怕他做臂丛阻滞不能完全配合,再加上自己也是有点点懒,所以跟他妈妈谈麻醉方式的时候,重点突出了全麻的好处,以及臂丛的缺点。当然啦,孩子妈妈一听全麻就开始了提出了一堆问题,对他儿子身体会不会有影响、会不会变笨啊,快中考了会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啊,等等非常多的问题。因为我毕竟也是老师,而且带着师弟一起去访视,所以还是表现得非常的耐心,跟他妈妈解释了很久所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这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缺点,最后他妈妈终于同意做全麻了。
第二天,他就常规进来手术室, 结果他一进来就对我说,“医生姐姐,我想做你昨天说的臂丛,我不想做全麻”,我一听就愣了,因为昨天跟他妈妈谈了很久,药品啊也是按照全麻来准备的了,我第一个念头自然是想去说服他,但是他非常坚定地对我说,“医生姐姐,昨天你走后我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我不是怕全麻,因为你昨天已经解释得很清楚了,我也知道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只是我觉得你有一句话说错了”,“哪句话说错了?”“就是我不怕疼,我可以配合你打麻醉的,你昨天说就是在脖子这里打针嘛,我可以的。”“你确定?针很长,有点痛的啊。”“因为我想知道麻醉是怎么打的,我不怕痛。”他望着我说话的眼神,铿锵有力,一下子有点戳到我了。我有点犹豫了,我说“可是你还小,你不能单独做决定的,除非你妈妈同意才行。”“可是她不会同意的,她只要做了决定就不会改的了”他语气一下就软了,眼神也望向另一边了。我的师弟突然表现得有点像大哥哥一样,开玩笑似地说道,“是不是你很怕你妈妈?”“我才不怕她,就是什么事都是她决定,我也想自己决定啊,毕竟是我做手术,又不是她。”他越说越有点激动了。师弟在后背戳了戳我,小声地说,“师姐,要不给他打臂丛吧,我感觉他还可以的,应该能配合的”。
我看着他俩,也心软了。好吧,毕竟肱骨骨折打臂丛也是可以的,而我昨天术前谈话的时候也是有点自己私心的,既然这孩子这么坚决,我为什么不能满足他呢,我们经常会提前给病人打个预防针,会说打臂丛有点痛,但是如果把局麻打好了,其实也没有那么痛啦。当医生,更多的时候还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即使他还是个孩子,也是有自己思想的。
想到这,我走到他面前,看着他说,“既然你想打臂丛,那我就给你打,好让你知道麻醉是怎么回事,你妈妈那里我去重新跟她签字。”说完,我一边赶紧在脑海里整理思路,想着怎么跟他妈妈解释要更换麻醉方式,一边让师弟赶紧去准备B超和局麻药。我用了我全部的脑细胞又换了一遍说法,把他妈妈又说服了一次,然后我也如释重负地再次回到了手术间里。我的师弟动作非常麻利地准备好了一切,还把超声探头放在他脖子那里,在给他看自己的神经呢。当我告诉他可以给他做臂丛麻醉了,他很开心,又有点像个好奇宝宝一样,看着超声里自己的神经和血管。当我把穿刺针拿出来的时候,我能感觉出他还是很紧张的,师弟安慰他说,“我们这位医生姐姐动作很轻的,你现在千万不要动,就忍一下下就好了”,他默默点点头,就把头转过去了,我选了最细的针头,先用局麻药打了小小的皮丘,然后迅速向四周打了局麻。他本来把眼睛闭上,又忍不住悄悄睁开,原来根本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痛,我在超声下引导,师弟帮我推药,很快臂丛就打好了。结果等打好了,他笑着说,“医生姐姐,其实不痛啊,为什么你昨天说得那么可怕。”一下子竟让我语塞了,弄得我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就是怕你会痛啊,毕竟是小孩子嘛,万一途中不能配合那也不好办啊”,“我不小了,而且我觉得医生姐姐你技术真棒,我一点都不疼。这就是麻醉,我回去可以跟我的同学炫耀了。”我再次被这种突如其来的真挚的夸奖给感动到了。是啊,其实从一开始我就应该中立的让他们去选择麻醉方式就好了,不要过多带着自己的主见,而是客观的说明各自利弊,但是我也很庆幸我最后改变了主意。
是啊,有时候医患之间就是这样,手术越来越多,医生也会越来越麻木,但是这不能是我们的借口,医生的角色更多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对待病人,还是要尽量以他们的需求出发。临床的任何决策,即使医生更多时候掌握了主动权,但是综合考虑时也不能少了患者这一方。所谓医患同行,大概就是像这样,发自内心去感受他们,在他们身边,肩负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同样,当你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称赞时,这比什么都让一名医生更开心更温暖。
编辑:董小姐
排版:阿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