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受了一场又一场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也给李倩参与急救多了一份“底气”。
为表扬先进,树立典型,按照市文明委工作安排,市文明办于2023年1月开展2022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宣传推选活动,全市各区、委办文明办和相关单位广泛发动、积极推荐。经发初审、复审、公示等程序,产生10件2022年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以及20件2022年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我院急诊医学科护士李倩荣获2022年度上海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
90后妈妈跪地抢救与死神赛跑
2022年1月14日下午4时左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护士李倩从医院下班后前往上海南站附近接4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刚陪女儿在地下通道上完洗手间出来,李倩看到不远处的地上好像有一堆衣服,走近才发现,原来有人昏倒在地,她随即观察到昏迷者的侧脸一直有分泌物溢出。李倩第一反应就是上前拉拉衣角,轻微摇晃患者,试图询问倒地的中年男子情况,反复询问无果之后,确认男子已经昏迷,李倩毫不犹豫开始对他实施心肺复苏,并一直不间断地呼唤患者。
从发现患者昏迷到120到达的15分钟里,李倩一刻不停地为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没有医院的专业设备,李倩便徒手用随身携带的餐巾纸擦拭清理男子口腔中的分泌物,并且进行了人工呼吸。在整个抢救过程中,有好心路人见李倩连续心肺复苏担心体力不支,自告奋勇想要接替李倩帮助做一会心肺复苏,李倩担心路人按压手法可能不够到位,便自己一直坚持到120抵达现场。随即,昏迷的中年男子被送至附近医院救治。
看着120急救车疾驰而去,寒风中的李倩已经满头大汗。有路人问她,疫情期间做急救可能会面临很大风险是否会害怕。李倩笑笑,作为医护人员,遇到这样的情况,抢救昏迷者是本能的第一反应,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安危。不管是不是在医院,自己的首要任务都是治病救人。
事实上,带着女儿参与急救,早就不是第一次。曾经在列车上,李倩带着女儿,帮助过一位脱臼患儿;也曾在上海植物园附近遇到过一位尿失禁的患者,为他进行了心肺复苏……疫情期间,李倩一直驻守在医院的急诊室,随时应对各种突发的急救,默默无闻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事后,李倩也问女儿:“知道妈妈在干什么吗?”闹闹很肯定地说:“知道,妈妈去救人了,妈妈很勇敢!”那一刻,李倩紧紧抱住了女儿。
急救,一直在路上!李倩所在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之前已成立了一个应急院内、院前急救护理实训基地。2021年度医院护理部组建了一支上海市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护理预备队,对330名护士进行了院前、院内急救、监护相关知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与考核,还进行了急诊抢救室的轮转,把急救培训融入日常。护理部主任胡三莲带领团队形成了一套培训体系,编写了具有六院特色的培训教材、实训手册、考核标准等。在接受了一场又一场严格的培训及考核后,也给李倩参与急救多了一份“底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