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髓液制造过多,是水脑症的原因之一。很少见到的脉络丛肿瘤,也可以成为脑脊髓液过多的原因。
脉络丛(choroid plexus)是由突入到脑室内的盘曲的血管丛组成。
第三脑室和侧脑室的脉络带
4.穹窿带 5.脉络带 6.侧脑室中央部 7.侧脑室下角 8.侧脑室前角 9.侧脑室后角 11.脉络组织 12.丘脑带
由于脑的旋转,侧脑室内侧壁的脉络丛从室间孔向后经中央部达下角,而侧脑室前角和后角不含脉络丛。
脉络组织
第四脑室脉络丛上面观
13.闩 14. 第四脑室正中孔 15. Bochdalek's花蓝
第四脑室脉络丛侧面观
脉络丛的组织学
脉络丛的树枝状分支(A)提供了广阔的表面积,每一个分支含有1至多条血管,包括小动脉、毛细血管和薄壁的小静脉,这些血管周围被疏松的胶原纤维网包绕(B1),后者又被覆一层脉络丛上皮(B),此上皮是一单层具有纤毛的立方上皮,胞质内含有囊泡、粗大颗粒、类脂及糖原等包涵物。
脉络丛及脉络丛的上皮
一般认为,脑脊液由脉络丛产生,脉络丛血管中的液体成分通过上皮进入脑室成为脑脊液,但目前还不清楚脑脊液是由脉络丛分泌的,还是通过上皮的渗透——一种选择性的滤过作用产生的。
与软膜、蛛网膜和硬膜一样,脉络丛有丰富的神经分布(来自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和自主神经的分支),因此对痛觉敏感,而脑实质基本上是无感觉的。
脉络丛,是脑部的解剖结构,位于脑室的一定部位,由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结构。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孟罗氏孔,foromina of Monra)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入到上矢状窦,会流入血液循环中。
临床上主要是用于水脑症的诊断,因为脑脊髓液制造过多,是水脑症的原因之一。很少见到的脉络丛肿瘤,也可以成为脑脊髓液过多的原因。
在脑室的一定部位,软脑膜及其上的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为产生脑脊液的结构。最新研究发现由侧脑室脉络膜丛产生的脑脊液仅为25~30 mL,而绝大部分脑脊液的产生部位存在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区域。在成人,每天可制造出大约半公升的脑脊髓液,脑脊液为澄清无色,没有细胞的液体,循环于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中。
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Foramen of Monro)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产生的脑脊液汇合,经中脑水管流至第四脑室,再与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孔流入小脑延髓池,并迅速扩散至整个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入到上矢状窦,会流入血液循环中。
脑脊液向下环绕着脑髓,向上包围着脑部,经由硬脑膜壁上的蛛网膜颗粒再吸收。
脑脊髓液制造过多,是水脑症的原因之一。很少见到的脉络丛肿瘤,也可以成为脑脊髓液过多的原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