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产业资讯总结——桃医讯第(7)期
数字医疗产业资讯总结——桃医讯第(7)期 【0318-0324】
一周速览:
1.本周数字医疗行业投融资共产生3起,涉及脑机接口、智慧医疗产品和手术机器人。
2.企业大事:
1) 应脉医疗与明辰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心血管智慧影像。
2) 国内首款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NMPA。
3) 心脏技术公司HeartBeam宣布收购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公司LIVMOR全部资产。
4) 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发布“2023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
5) 全球首个研究表明生物阻抗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有潜在干扰。
6) 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与多方机构达成合作,以建设医疗科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3.技术创新:
1) 医疗机器人公司Noah Medical宣布在麦考瑞大学医院进行手术机器人Galaxy的首次人体实验。
2) 同济大学刘琦团队开发基于元学习的AI模型,用于抗原-TCR亲和力识别及肿瘤新生抗原免疫原性预测。
一.融资并购
1.脑机接口:柔灵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将脑机接口系统应用于睡眠场景
2023年3月24日获悉,脑机接口公司柔灵科技于近日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浙江春晓数字出版基金独家投资,该基金由上海敦鸿资产管理。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非侵入式脑机接口的技术研发、商业模式拓展。公司目前团队有五十余人,以研发团队为主,包括硬件、软件、算法、产品及设计等。
(动脉网)
2.智慧医疗产品:德臻科技完成A轮融资,用于智慧医疗产品研发
2023年3月23日,德臻(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德臻科技”)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独家投资,源壹资本担任独家长期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智慧医疗产品研发,助力大型医院实现下一代云原生架构数字化转型。德臻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医疗数字化系统研发的科技公司,以一体化电子病历、新一代HIS系统、医疗大数据平台、医院精细化运营管理、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等为核心产品,构建全新的智慧医院数字化生态。
(动脉网)
3.手术机器人:手术机器人公司万思医疗宣布完成亿元天使轮融资,由国科投资、诺庾资本联合领投
2023年3月20日,北京万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亿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由国科投资、诺庾资本联合领投,清科资本担任长期独家财务顾问。本轮融资将用于技术研发、新产品迭代、团队发展和市场推广等。万思医疗致力于血管介入治疗手术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介入专家李佑祥教授主导创建,公司起源于临床,发端自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现已实现产业化落地。公司主导研发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是国内首个进入临床阶段的产品,已率先在国内完成多中心临床试验,并已获得中国首张“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
(动脉网)
二.企业大事
1.智慧影像:应脉医疗与明辰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布局心血管智慧影像
近日获悉,应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深圳市明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基于医用超声、医学影像、先进材料及智能图像处理技术的心血管一体化诊疗系统,并在技术共享、产品开发及市场准入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应脉医疗和明辰生物突破性的智慧影像导航技术、探测路径、实时解剖定位将影像和治疗整合一体,在未来的介入诊疗领域不可或缺。此次合作以期颠覆目前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方式,大幅提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该战略合作将有望加速双方在心血管介入诊疗手段方面的革新探索,实现影像治疗一体化的革命性的突破,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治愈的新希望。
(众成医械)
2.手术机器人:国内首款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获批NMPA
最近获悉,根据国家药监局通知,北京万思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易度河北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脑血管介入手术辅助操作系统”获批NMPA,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获批的神经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名为“VAS HERO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其整体设计采取主从式结构,将医生控制的主端操作台放置在控制室实现隔室操作,协同床旁从端机器人模拟人手操控导管、导丝等多种器械的递送和旋捻,极大提高了手术的便利。
(Medrobot)
3.数字生理监测:心脏技术公司HeartBeam宣布收购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公司LIVMOR全部资产
近日,心脏技术公司HeartBeam宣布战略性收购数字健康解决方案公司LIVMOR的全部资产,后者提供病人参与的关键生理生物标志物远程监测系统。此次收购扩大了HeartBeam在远程监测和检测方面的影响力,并完全拥有了现有的经FDA批准的尖端产品。根据收购协议条款,HeartBeam以未披露的金额购买了LIVMOR的知识产权,包括3项美国专利、LIVMOR技术、LIVMOR的商业合同以及所有三星手表和平板电脑库存。"
(Eshare 医械汇)
4.AI制药:中关村智友研究院发布“2023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
2023年3月18日,第四届中关村“医工谷”创新创业论坛圆满落幕。本届论坛,由北京生物医学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北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创新转化中心、中关村智友研究院联合发布了“2023医工交叉十大科技创新热点方向”,其中涉及ChatGPT与数字疗法、AI与大数据辅助药物研发等领域的最先进的研究情况和在此领域的企业的最新动态。
(器械之家)
5.可穿戴设备:全球首个研究表明生物阻抗技术的智能穿戴设备对心脏植入式电子装置有潜在干扰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评估了使用技术规范测量生物阻抗的电气安全。本研究提供了基准数据,以评估带有生物阻抗技术的智能秤、智能手表和智能戒指在CIED上的安全性该研究结果不建议在此情况下使用这些设备和生物阻抗技术,因为潜在的电干扰。这些结果也要求对ISO 14117标准进行审查和更新,为带有生物阻抗技术的设备定义新的具体测试,考虑最坏情况的台架研究,以确定临床相关性并证实安全性。
(Medtech)
6.AI医疗器械: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与多方机构达成合作,以建设医疗科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023年3月22日获悉,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在先进诊疗技术、医疗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智能医疗器械三方面与本土初创企业、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合作,旨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疗科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据了解,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总面积达4300多平方米,配备有快速原型实验室、数字化仿真实验室、医疗AI研发平台和先进影像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医疗AI研发平台配备英伟达A100GPU集群及最新的算法库,数字化仿真实验室配备仿真软件包及专业技术服务。创新中心除了拥有国际领先的实验室配置之外,目前已与数家生态伙伴达成初步合作,为初创企业提供生态资源。
(动脉网)
三.技术创新
1.手术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公司Noah Medical宣布在麦考瑞大学医院进行手术机器人Galaxy的首次人体实验
近日获悉,医疗机器人公司Noah Medical正在澳大利亚悉尼的麦考瑞大学医院(Macquarie University Hospital)进行旗下手术机器人Galaxy的首次人体实验。目前正在的人体实验名为FRONTIER,这项研究是Galaxy手术机器人平台的首次人体实验,旨在验证Galaxy的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据公开资料显示,Galaxy采用TiLT⁺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肺癌的诊断率,应用于为患者提供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在迄今为止完成的手术中,医生的反馈非常积极,并对银河系统的TiLT+技术™、一次性支气管镜以及该系统小而紧凑的机身设计表示赞赏。" (众成医械)
2.AI模型肿瘤预测:同济大学刘琦团队开发基于元学习的AI模型,用于抗原-TCR亲和力识别及肿瘤新生抗原免疫原性预测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学系、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刘琦教授课题组,联合之江实验室等团队在 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期刊发表了题为: Pan-Peptide Meta Learning for T-Cell Receptor-Antigen Binding Recogni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开发了普适有效的抗原-TCR亲和力预测的AI模型——PanPep。面向向pMHC-TCR亲和力识别中的挑战和瓶颈,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元学习(Meta Learning)和神经图灵机(Neural Turning Machine)的AI计算框架,通过模拟人类对于已知任务的存储记忆和新任务的类比学习机制,有效地解决上述数据的长尾分布识别问题:即面向尾部肽段(Few shot)和肿瘤新生抗原或外源性肽段(Zero shot)进行TCR亲和力识别。实验证明PanPep在三种应用场景Majority learning、Few-shot learning以及Zero-shot learning场景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抗原-TCR预测准确率。
(生物世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