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心科普丨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专家义诊,助您畅享自由健康呼吸!
华润武钢总医院 公立三甲医院
鄂卫生计生函(2018)16号、武卫生计生(2017)32号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华润武钢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门诊举办了“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科普义诊活动!
畅享自由健康呼吸!
世界结核病日话结核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肺结核病在临床最为常见。历史上,结核病曾与天花、鼠疫和霍乱等传染病一样,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近年来,全球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尽管我国不断加大对结核病的防控力度,但结核病疫情仍十分严重。今天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1995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每年的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在中国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关于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让大家了解结核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遏制结核病的流行。
0 1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原体,长约1~4微米,宽约0.3~0.6微米。经抗酸染色后,在生物显微镜下放大100倍,我们可以看到结核分枝菌在蓝色的背景下呈现为红色杆状,单个散在,呈X、Y形或条索状。该菌为专性需氧,对乙醇敏感,在70%乙醇中2分钟死亡。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存活时间较长,粘附在尘埃上保持传染性8~10天,在干燥痰内存活时间可达6~8个月。其对湿热比较敏感,在62~63℃液体中加热15分钟或煮沸即被杀死。结核菌对紫外线敏感,直接日光照射数小时可被杀死,可用于结核患者衣服、书籍等的消毒。
02 什么是结核病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叫结核病。人体除头发、牙齿和指甲外,各器官系统都有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但是结核菌80%以上侵犯的是肺脏,称为肺结核,俗称“肺痨”,此病曾肆虐全球,被视为“白色瘟疫”。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多为长期午后潮热,即下午或傍晚开始升高,第二天早晨降至正常。部分病人有倦怠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
03 肺结核如何传播 活动期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肺结核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会喷出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核,飞沫核在空气中会悬浮很长一段时间,健康人吸入这种飞沫核,就可能引起感染。据调查,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平均一年将传染10~15个健康人,在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等环境下,更容易造成传播。
04肺结核易感人群
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一定发病。肺结核主要发生在身体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肺结核的高危人群包括与肺结核患者长期一起生活、学习、工作的家属、同学、教师、同事;诊疗或陪护结核患者的医务人员;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肿瘤及长期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人;有基础疾病或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老年人。压力大、作息不规律、长期精神紧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等均是肺结核发病的诱因。
05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2周、咯血、痰中带血等,也可称为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其他常见症状还包括低烧、胸痛、盗汗、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有的患者会出现畏寒、高热、剧烈咳嗽、咯大量浓痰、呼吸困难等,多见于急性粟粒性肺结核,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无症状肺结核患者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因此,当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后,无论是否有肺结核可疑症状,都应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结核门诊进行筛查;有的虽然没有明确的肺结核密切接触史,但出现了可疑症状,也不能忽视,有可能已被感染,应主动到当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结核门诊检查。
06 如何诊断肺结核
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学检查(痰涂片、痰培养、痰分子生物学)胸部影像学检查等。
细菌学检查中,痰涂片是快捷、简便、经济、易行的方法,但检出阳性率偏低;痰培养检出率高,但诊断所需时间较长(1-2个月);分子生物学快速灵敏,甚至还能判断是否耐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一般初次就诊需要留取三个合格的痰标本,即夜间痰、清晨痰和即时痰,以便通过对多个标本的检查提高结核菌的检出。
胸部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光片和CT。医生根据胸部影像学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病变的范围、大小、性质,对病情作出判断,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判断治疗前后病灶的变化。
07 肺结核治疗原则
早期:早期病变中的细菌多,药物容易发挥作用.
适量:剂量适宜既能发挥最大杀菌或抑菌作用,同时患者也易耐受,毒性反应不大;
联合:联合用药可防止耐药性产生,联合用药还可针对各种代谢状态细菌及细胞内外菌选药,以达到强化药效的目的
规律:用药不要随意间断,间歇疗法在剂量及时间间隔上有特定要求,用法规律,不是间断疗法;
全程:化疗要坚持全程,消灭持存菌,防止复发,全程不一定是长程。
08 肺结核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均衡;进行适量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养成人人不随地吐痰的卫生习惯。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捂住嘴或戴口罩,不要近距离面对他人大声说话。要养成定时开窗通风的习惯,尽量让日光照进室内以杀灭病菌。
供稿:检验科、医院感染科
编审:医疗发展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