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义日历】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曾经“十痨九死”的结核病,你了解多少?
作者简介 /Profile/
陈丹萍(1984—),女,副主任护师,硕士,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公共卫生专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结核病护理。
护理门诊:每周三下午
2023年3月24日,是第28届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我国的宣传活动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结核病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全球每天有超过4100人因结核病丧生、近28000人患上这种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
肺结核是什么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广泛流行。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入人体全身几乎所有脏器,形成结核病变,但最多见的是肺脏,称之为肺结核。
肺结核在旧社会时期叫“痨病”,当时也有一句俗话叫“十痨九死”,因为当时的肺结核死亡率很高,大约在200/10万,所以人们一听到结核病,就非常害怕。随着国家多年来对结核病防治的重视和医疗工作者的努力,我国结核病防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据最新的WHO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我国2021年估算的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为78.0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5/10万,死亡率下降到了2.1/10万。但即使是这样,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我国估算结核病发病数排第3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图源:作者提供
肺结核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当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大笑或大声说话时,结核分枝杆菌便会排到空气中,健康人就可能吸入含菌的飞沫而受到感染。
图源:作者提供
结核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致病性,它侵入人体后可长期潜伏不易被人体清除,发病后不容易早期发现,有的人出现咳嗽、咳痰症状后,很长时间才被发现是结核病,因此咳嗽、咳痰超过2周,就应该引起警惕,进行排查。
得了肺结核,该怎么办?
得了肺结核,并不可怕,但必须要正确对待,既不要无所谓,也不要过于担忧。随着医学的发展,有效抗结核药物的不断推出,肺结核已是一种可治愈、可控制的疾病,所谓“十痨九死”、“不治之症”的时代早已不复存在。
若查出了结核病后,需立即进行规范治疗,谨遵医嘱,坚持用药,一般在有效化学治疗2周后传染性明显较低,95%以上新发肺结核患者可以治愈。为避免传播,肺结核患者须佩戴一次性口罩。治愈后可以与健康人同样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切勿听信社会传言,因寻觅“偏方、秘药”而贻误治疗时机。
图源:作者提供
如何保护身边人不被传染?
作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首先应该注意如何保护自己不被传染。所处环境中的细菌密度越高,与患者的距离越近,被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应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如与患者接触时佩戴高效防护医用口罩、与患者分室居住、分餐具餐饮、告诫患者不要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掩住口鼻、室内经常通风换气、有条件者室内进行定时空气消毒等,都是阻止结核杆菌传播的有效措施。同时,肺结核患者的家人及密切接触者应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排查,若有问题进一步检查治疗;若无问题,也建议每年进行胸部CT检查,因为结核病有潜伏期,有可能在感染后半年至3年后发病。
图源:作者提供
肺结核是我国重点防控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一旦怀疑得了肺结核,请及时到专业的结核防治机构就诊,以利于早发现、早治疗。让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守护自由健康呼吸。
版权所有:上海市护理学会
专业审核:张林 上海市护理学会公共卫生专委会主任委员
审阅:庹焱
版式、文字编辑:朱晓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