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陈军教授团队:六次入院,黄疸病因仍未明,到底为什么?

2023-03-24 14:44   肝胆相照平台

患者肝脏病理检查有小胆管损伤,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而且肝窦内也可以看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黄疸是指血清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上,可引起黄疸的原因很多,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代谢障碍、胆红素在胆道系统排泄障碍等。

在2023年第一期“北上广深”疑难肝病高峰论上,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陈军教授团队分享了一例黄疸查因案例报告,肝胆相照平台将精华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病例资料

现病史:患者男,40岁,主因“乏力、皮肤巩膜黄染4个月”于2022-12-12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尿黄,多次外院就诊,黄疸无明显消退。间断发热11天,热峰38.0℃。

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可,无慢性肝病面容,无肝掌、蜘蛛痣,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扑翼样震颤阴性。 

入院诊断:1. 肝功能不全:淤积性胆管炎?2. 肝占位性病变:胆管细胞癌?3.双肺结节;4. 中度贫血。

诊治过程

第一阶段中山市某医院(8.14-8.21)

入院检查如图1所示(2022.8.15)。

72611679614707511

图1. 第一阶段-中山市某医院入院检查(2022.8.15)

上腹增强CT(图2):1. 肝脏左外叶近肝门处占位病变,断面大小 40mm*50mm,边缘不规则、不清晰。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强化,肝左动脉局部分支增多、血管扩张,门静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强化,40kev monoE图像瘤灶轮廓清楚,肿块周围胆管(主要是左外叶)蟹足样扩张,首先考虑肝左叶近肝门部胆管细胞瘤;

2.胆囊内胆汁淤积;双肾囊肿。

59731679614707641

图2. 患者上腹增强CT影像

上腹MRI增强+MRCP(图3):肝内胆管广泛走形僵硬,轻度扩张,粗细不均,左肝胆管稍明显,肝门区及左肝管胆管周围软组织团块状灶,增强后肝内胆管及胆总管可见广泛管壁增厚、双轨征明显。肝内胆管改变,倾向于硬化性胆管炎。

47501679614707722

图3. 患者上腹增强MRI影像

治疗:予患者激素试验性治疗(甲泼尼龙静滴:120mg-120mg-80mg-40mg,随后改32mg口服),熊去氧胆酸、甘草酸二钠、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护肝退黄后,患者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如图4所示。

11441679614707824

图4. 第一阶段治疗期间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

第二阶段广州市某医院(8.24-10.13)

入院检查如图5所示(2022.8.25)。

15491679614707902

图5. 第二阶段入院检查(2022.8.25)

上腹CT增强:

1.肝左叶胆管、肝门部胆管、胆囊管、胆总管上段及胰腺段管病变,考虑胆管癌可能性大,门脉左支受侵并癌栓形成,肝内胆管轻中度扩张,以肝左叶胆管为著,肝门区稍大淋巴结;

2.肝多发小囊肿;

3.慢性胆囊炎,胆汁粘稠;

4.小副脾 ;

5.左肾囊肿。

上腹MRI+MRCP:所见与CT增强无明显差异。

肝穿刺活检病理:符合慢性炎性肝损伤(G2S2),不除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伴铁过载(Fe2+)。免疫组化结果:CK19/CK7(小胆管+),HBcAg(-),HBsAg(-)。

金域病理结果:慢性活动性肝炎,轻度炎症,G2S2。镜下显示肝小叶结构保存。汇管区不同程度扩大,纤维组织增生,少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轻度界面炎,可见小胆管损伤。

肝穿刺标本请周光德主任会诊:会诊意见为穿刺肝组织内汇管区扩大,纤维组织增生,结缔组织轻度水肿,小叶间胆管上皮水肿、空泡变及脱失可见,伴中性粒细胞环绕,胆管管腔不规则狭窄,肝窦内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可见微脓肿形成,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少量肝细胞内色素颗粒沉着。免疫组化: CK19/CK7(胆管+)、CD10(毛细胆管+)、CD34(血管+)、NUM-1(少数+),特殊染色结果:铁染色(+)。

诊断:考虑慢性胆管炎,近期急性发作,请临床注意败血症发生可能,必要时进一步除外PSC,I-II期。

治疗:8.15-9.19期间停用激素,予护肝、抗感染治疗。9.19-10.12行继续甲强龙40mg及护肝退黄治疗,并辅助人工肝(PE模式)治疗三次(9.19、9.21、9.29),期间患者胆红素变化如图6所示。

44041679614708022

图6. 第二阶段治疗期间胆红素变化

第三阶段中山市某医院(11.9-11.23)

入院检查如图7所示(2022.11.9)。

6161679614708103

图7. 第三阶段入院检查

PET-CT:1.肝内胆管不均匀轻度扩张,肝左叶为著,未见明显肿块及代谢增高灶,考虑炎性病变可能;2.蝶窦黏膜下囊肿;肺大疱,双肺多发良性小结节;肝多发小囊肿;小副脾;左肾囊肿;前列腺增大伴钙化;双侧肩关节炎;脊柱退行性变。

治疗:分别于11.11、11.12、11.14、11.19、11.21予患者共五次人工肝(PE模式);2022.11.16至2022.11.19予免疫球蛋白15g/日+甲强龙 40mg/日;吗替麦考酚酯 2片 BID、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2片 BID、熊去氧胆酸2粒 BID。治疗期间患者胆红素变化如图8所示。

1991679614708239

图8. 第三阶段治疗前期间胆红素变化

第四阶段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1.24-11.30)

入院后患者发热1天,体温最高39℃,无咳嗽、腹痛。入院检查如图9所示(2022.11.24)。

85971679614708319

图9. 第四阶段入院检查

治疗:1.甲泼尼龙片、麦考酚酯减量(分别为8mg QD/0.25mg QD);2.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3.保肝、退黄。

抗感染后1天后,体温降至正常水平,未再发热。

第五阶段深圳市某医院(11.30-12.12)

症状:发热,37-37.8℃,无畏寒,无咳嗽,无腹痛,皮肤、巩膜黄染较前加重。

查体:神清,计算力、定向力正常,无肝掌、蜘蛛痣,双肺无啰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检查如图10所示(2022.12.5)。

93091679614708512

图10. 第五阶段入院检查 

治疗:先后予患者头孢曲松、美罗培南、更昔洛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体温降至正常。联合甲强龙8mg+吗替麦考酚酯0.25g,熊去氧胆酸、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护肝退黄治疗。治疗期间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如图11所示。

91811679614708650

图11. 第五阶段治疗期间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

第六阶段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12.12-1.16)

症状:间断发热11天,最高38.0℃,无畏寒,无咳嗽,无腹痛。

查体:神清,计算力、定向力正常,重度身目黄染,无肝掌、蜘蛛痣,双肺无啰音,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扑翼样震颤阴性。入院检查如图12所示。

43961679614708739

图12. 第六阶段入院检查

治疗:精简治疗方案,以抗感染治疗为主。先后予患者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美罗培南、伏立康唑、利奈唑胺等抗感染治疗。患者抗感染治疗方案及体温变化如图13所示。未应用保肝、退黄药物。12月14日患者行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手术,术后患者胆红素水平大幅下降(图14)。

52711679614708990

图13. 第六阶段抗感染治疗方案及体温变化

12911679614709254

图14. PTCD术后胆红素变化

肝穿刺活检:2023.1.10拟行肝门部肿物穿刺,超声引导下未见明显可穿刺肿物存在,取常规肝组织送检。镜下结果:肝小叶结构完整,肝板排列尚整齐。少量肝细胞内色素颗粒沉着,个别凋亡细胞。未见肝细胞变性,未见胆栓。汇管区小叶间胆管增生,可见胆管上皮水肿、空泡变及脱失,部分胆管管腔不规则狭窄,少量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未见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无界面性炎。未见虫卵、肉芽肿及葱皮样结构。免疫组化:CK19(胆管+);特殊染色结果:铁染色(+)、铜染色(-)、脂褐素(+)、胆色素(-);网染:芒状纤维形成。

诊断:慢性活动性胆管炎,伴少部分肝细胞铁沉积(图15)。

86861679614709338

图15. 患者肝脏病理结果

出院情况:黄疸明显减轻,肺部感染好转,未再发热,PTCD引流通畅,病情平稳,出院。

出院诊断:1.慢性胆管炎;2.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3.胆管细胞癌?

随访复查

患者情况:无发热、乏力、腹胀。

查体:神清、精神可,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部持续PTCD管引流,每日胆汁引流量100ml。患者随访检查如图12所示。

2051679614710188

 图16. 随访化验检查(2023.2.7)

彩超:原置管引流区引流管正常。

上腹部MRI增强+MRCP:肝左叶近汇管区异常信号灶;肝内胆管扩张,肝内胆管壁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强化,考虑胆管炎可能,肿瘤性病变待排,门脉左支未见显影,栓塞可能;肝右叶局部肝组织铁沉积可能;胆囊炎并胆汁淤积。

病例讨论

患者为40岁中年男性,表现为非常典型的持续性胆汁淤积性黄疸。患者PTA及白蛋白基本正常,ALT、AST反复波动,胆红素水平最高达780μmol/L。疾病的转折点出现在PTCD引流术后,患者的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目前患者出现胆汁淤积的病因仍不明确。

1)患者是否可以诊断为胆管细胞癌?

患者CA199升高,临床上非常怀疑胆管细胞癌。根据患者的MRI描述,肿块动脉期强化,门静脉期、延迟期呈持续强化,肿块周围胆管蟹足样扩张,不能排除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但是胆管细胞癌最特异的影像学表现肝包膜回缩征并未提及。复查的MRCP结果(2023.2.7)影像上已经看不到肿块,目前诊断胆管细胞癌证据不足。由于肝左叶是胆管细胞癌的高发部位,日后要定期复查,警惕胆管细胞癌的发生。

2)是否可以诊断为PSC?

目前,所有的影像学都几乎很明确地支持PSC的诊断。但是患者的病理没有典型的“洋葱皮”表现,胆管病变局限在左肝部分。大多数PSC表现为弥漫性肝内胆管病变,因此,PSC的诊断存疑。

3)是否存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患者肝脏病理检查有小胆管损伤,伴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混合性炎细胞浸润,而且肝窦内也可以看到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因此也应该警惕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此外,患者应行ERCP或胆道镜检查,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胆管壁以及管腔情况。

专家简介

9161679614710270

陈军 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肝病四科主任,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1类临床实用型人才,2020年度“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包括Journal of Hepatology,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Diabetes Care等高影响因子刊物,总影响因子>100,被引用3000余次。现任深圳市医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肝病学会肝衰竭及人工肝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学会肝病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学会常委兼肝纤维化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药物性肝损伤学组秘书。

本文图片源自授课幻灯,整理/肝胆相照 审校/陈军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胆管细胞癌,胆红素,黄疸,检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