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兴调查研究的今天,看三医联动、三明医改
笔者感触:
三医联动最初是发轫于基层、草根的地方改革。在当时是嫁接到一次重要的调研机会,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坐在办公室里全是问题,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三医联动适时被提炼推广、赋予高度重视,与医改大环境开启对接探索。“适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标签。
三医联动不可忽视的另个标签是“联动”。首先,联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然对应较长的一个尝试周期。其次,三医“联动”覆盖很广的一个局面。三医问题的一些现状、事实,是政策端和市场端要解决的对象、问题。
三医里面,无论是卫健医疗、医保、医药哪一方面牵头来推动医改实践,仍然是在三医范畴。因此,覆盖的意涵十分丰富,也很直接。
后面我们看到有“四医”的提法,比如同时重视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以及从公卫、医防协同、大慢病管理等角度提出需求侧发力的医改协同。始终来看,三医联动、三明医改的意义仍是比较直接的。它对于供给侧改革十分重要。理论继续发展,从“以健康为中心”、C-DRG等实践,缩短与需求侧改革距离。
在大兴调查研究的今天,怎么看三医联动、三明医改?
某种程度上是激励做好自己。包括三明在内,三医联动仅是一个重要开始。在任一个紧密型医共体,在任一个医保统筹区,要把供给侧长久弊端清一清,再把需求侧一些原来刚性的、不效率也不效益的情况逐步有序调整。打个比方,好比是对一块淬过火的钢铁再回炉软化,当然,此项探索更加具有长期性。
三医联动、三明医改不是一种无故强迫,而是一种趋势体现。三医之中、供需之间的利益划分必然经历不断调整、反弹、加强、塑造。各地学习或不学习这些具体经验,都同时显现一些医改优势、劣势上的差异特点。任何经验、范式,对医改这么严肃、认真、复杂的事业来说,最大程度仅是参考。
其他省市与三医联动、三明医改更早、同期、更晚、未来所做的医改探索实践,不管是九医联动、十二医联动,某种程度上都是三医联动相关的一些变形。在这些联动关系里,无论有哪一些倾向、以什么主体为发起,都是三医联动相关的一些变形,这并不算接受或适应、屈从,就是任何变革的普遍规律。
一些人,或者说,较多人看三医联动、三明医改有局限、有弊端、有改善空间。一具体就深刻。这就激励着更多人、一些人不断去加强管理变革,好机制还需要好落实。然后有针对性发现、建设性解决。
假如看三明医改天天憋闷、天天因为学不动学不像挨批评,就一定得想办法大兴调查研究、超越它。
感谢大兴调查研究对本文的启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