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干预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短期内能减缓患者 BMI 的增加, 对 FPG、TG 改善仍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本文来源:夏章,毛凡,姜莹莹,等. 社区自我管理小组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综合控制情况的长期和短期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10): 1257-126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相比常规的保健干预措施,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减缓患者 BMI 的增加有短期效果, 对缓解空腹血糖(FPG) 升高和降低 三酰甘油(TG) 仍有一定的长期效果。
本研究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是一个综合干预项目,主题涉及监测、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 能为患者健康行为养成提供全面支持。另外,本次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是基于同伴支持理论和赋权理论设计的。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组长和组员来自同一社区,不同组员间相互熟悉,可以方便分享疾病防治经验和技能,将同伴支持作用最大化。自我管理小组活动过程中注重“赋权”,让患者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制定自己的管理计划, 激发患者自我管理的主动性。因此,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而言是一种管理内容全面、互动性高且成本低的干预措施,具有较好的社区推广优势。本研究未观察到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患者血压、HbA1c、HDL-C、 LDL-C 有影响,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这可能与自我管理长期效果难以维持有关。已有研究证明, 短期内,自我管理能改善患者 HbA1c 水平,但随着时间延长,自我管理干预效果会逐渐消退。本研究对患者开展了为期 3 个月的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干预,此后未对患者进行强化干预或巩固干预,可能随着时间延长, 患者缺少监督与鼓励,使自我管理行为没有得到维持, 故未发现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以上指标有改善效果,这也提示建立小组活动长期开展机制至关重要。
本研究还发现,随着时间延长,干预组和对照组 BMI、血压、FPG、HbA1c、LDL-C 呈上升趋势。中国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网数据显示,我国已确诊的 2 型糖尿病 患者 2009、2010、2011、2012 年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 35.28%、32.33%、31.77%、30.15%,达标率呈下降趋势, 这与本研究发现的趋势一致。《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 南(2020 年版)》指出,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降低早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进一步发展的风险,然而对于病程较长、年龄较大且具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仅进行血糖控制对降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的效应较弱,而采取降压、调脂及抗血小板等综合治疗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和死亡 的风险。尽管《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版)就已强调糖尿病综合控制的重要性,但患者各指标控制达标率仍不理想,可能与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差、 社区医生参与疾病管理程度低、医务人员对患者心血管疾病预防意识不足等问题有关。由此可见,我国糖尿病患者疾病综合控制情况仍然严峻,今后该方面 还须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分析,该方法对多次测量值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校正,保证了分析结果的科学性。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一是患者失访可能会破坏随机化分组的均衡性,引入未知偏倚;二是本研究未收集患者降压、调脂药物使用情况,无法对药物使用进行调整,对血压、血脂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受患者用药影响;三是研究对象来源于房山地区,通过招募获得,尚不能代表全国水平,研究结论外推与应用还需慎重。
综上,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干预后时间存在交互效应,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短期内能减缓患者 BMI 的增加, 对 FPG、TG 改善仍有一定的长期效果。当然,今后还需更多研究对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长期效果进行验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