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孙晴 王雪薇袁燕 申文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徐州 221002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3,43(02):151-155.
DOI:10.3760/cma.j.cn321761-20220627-00731
基金项目
临床试验注册: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2000039693
ORIGINAL ARTICLES
【论著】
本研究采用针刺激痛点联合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并与单纯神经阻滞比较,观察其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20 年10月至2021年4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激痛点联合神经阻滞组(试验组)和单纯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0例。纳入标准:① 年龄≥18岁;② 符合CSR诊断标准;③ 患侧颈肩部肌肉至少存在一个活化的激痛点。排除标准:① 在过去的3个月里,接受了针刺治疗或物理治疗;② 具有颈椎手术指征;③ 其他原因导致的颈肩部及上肢痛;④ 曾接受颈椎手术治疗或颈椎先天畸形;⑤ 对针刺或神经阻滞有禁忌证;⑥ 怀孕或备孕。
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颈神经根阻滞,试验组在对照组单纯神经阻滞疗法的基础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及治疗后3个月的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及颈部关节活动度(CROM)差异,比较两组患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程、病变部位、病变节段、VAS疼痛评分、NDI、C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点VAS疼痛评分及NDI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疼痛评分及N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及ND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在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3个月时VAS疼痛评分、NDI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及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CROM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CROM(屈伸、侧弯、旋转)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CROM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P<0.05),且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点颈椎活动范围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补救药物及不良反应比较
住院期间,对照组有13例患者、试验组有6例患者使用了氨酚曲马多补救药物止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对照组有1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进行了颈椎牵引治疗,1例患者进行了3次颈神经根阻滞,试验组全部按照原计划进行治疗,所有患者都完成了3个月的随访。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对照组有8例患者、试验组有2例患者需要使用塞来昔布止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均未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局麻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及气胸等不良反应。
3 讨 论
本研究观察到,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及NDI达到最低,但超过1个月时疼痛较第1个月加重,且部分患者经过神经根阻滞后疼痛缓解不明显或不能完全缓解,与其他临床研究结果一致。这是因为颈神经根阻滞只是暂时性阻断疼痛传导的通路,减轻神经周围的炎症反应,而颈部肌肉痉挛和颈椎退行性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激痛点在减轻疼痛的同时,可以增加患者颈部运动范围,这与其他临床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首先,因试验组的患者接受针刺治疗,而对照组并未接受假针刺治疗,导致试验组的患者与医师有更多接触时间,可能会产生安慰剂效应。其次,我们仅对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随访,不能评估患者3个月后的长期疗效。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试验对针刺激痛点的长期疗效进行研究。最后,现有研究证实,颈部功能锻炼对颈部疼痛有重要的影响,而每个患者对锻炼的依从性不同,我们没有对出院后患者的功能锻炼进行日记监督。
综上所述,与单纯颈神经根阻滞相比,针刺激痛点联合颈神经根阻滞治疗CSR可以明显缓解患者颈部疼痛,增加颈部活动范围,并且疗效更持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