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眯眯的医生
夏日炎炎,正值晌午,即使身处空调房内也难以消减燥热,我和师兄如往常一般,熟练地为中午的消融手术做准备。护士敲门进来,“李医生,我就猜到你中午在这忙着呢,门口那个病人家属又要见教授了。”“教授这会应该也快做完开腹手术了,等教授下手术我跟他说。”这一下又把我的思绪拉回了1个月前......
那天刚巧也是中午,我第一次跟门诊,陈敏山教授笑眯眯地跟我说:“小李,我刚上临床那会儿,我老师曾告诉我:行医者,体物之理,察人之情。你本科的知识都是书上得来的,这叫纸上谈病。但一来,医学是实践医学,需要你在实践中认真体会熟悉掌握疾病的变化、进展、转归;二来,我们是跟病人打交道,而非单纯的治病,要认真了解病人的诉求,更要成为病人最信赖的朋友,这样才能真正的救人。今天我把这句话也告诉你,希望你也认真体会。”
成为病人信赖的朋友就能救人?我内心满是疑惑,但还是连连点头,“教授,好的,您放心,师兄这几周一直在教我,基本的病历系统都会了。”“好好,哈哈,慢慢来不要急哈。”虽然教授安慰我不要着急,但师兄说过门诊总是病人很多,我迅速打开电脑,还没登陆进病历系统,就有一双手将一份增强MR报告塞到我的面前,“陈主任,求求您帮忙看看我老公这个报告是不是写错了!”
我抬头刚好见到她焦急无助却又渴望的眼神看着我,我心里紧张,一边赶紧看报告,一边将师兄教我的台词念出来:“阿叔阿姨不要着急哈,我先帮你们看看报告,我不是主任,我是他今年新来的学生,先帮你们问清楚病情,开检查。”“好的,医生,太谢谢你了。”
快速浏览了报告,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巨大肝癌并门脉右支癌栓,晚期,要放以前基本没救了,幸好这几年有靶向免疫治疗,再联合医院开展的如火如荼的肝动脉灌注化疗,能提高这类患者的生存,但也只能延长一段时间,难以根治。
看完报告,心里又想起师兄上午叮嘱的话语:第一次来看门诊的病人呢,有些是拿着当地医院的报告,胸部CT没做,难以评估肺部是否有转移,有些甚至都没有血常规,生化这些基本的抽血结果连一般状况都评估不了,这类病人需要赶紧帮他们约最快的检查,不过最近病人太多了,最快也是要1个星期才能排到,再回来制定治疗方案。
“阿姨,这样啊,您丈夫这个情况呢,比较棘手,肝癌基本确诊了也比较晚期。但是我们还是有治疗的办法,我赶紧给您开检查检验单,进一步检查肺部有没有肿瘤,检查结果出来以后,您下礼拜这个时间再拿着报告来看陈教授门诊,到时候预约床位进行治疗。”我信心满满地跟患者说道。
我刚说完话,阿姨竟哭了起来,“啊!我们当地的医生也说是晚期,但是我老公没病没痛,没有任何不舒服,怎么就会得病了呢?怎么就会晚期了呢?我不肯相信,便想上大医院再来看看,他们就推荐你们医院肝脏外科的陈敏山主任,说陈主任是治疗这个病的首席专家。既然你也说这个是晚期,那能不能不要等到下个礼拜,能不能今天检查,明天入院治疗啊。”
“阿姨,来我们这看病的都是重病,都在等着,现在人多,最快的检查都得周五了,我先帮你把检查单打给你。住院治疗的事情肯定得下个礼拜了。”
“那医生可以帮我挂个下个礼拜的号吗?我们老人家不太会挂号。”
“阿姨您之前怎么挂的呀?”我一边将他们的检查单打印出来,一边问道。
“那是我儿子帮我挂的。”
“那您就叫您儿子再帮您挂号吧,教授后面还有好多病人,下一个病人要看病了,您先出去吧。”我看了一眼后面长长的队伍,心想要赶紧帮教授分担一些任务。
“小李,你把病历给我看看。你和你师兄换一下,你坐过来。”教授突然说话,我心里又咯噔一下,不知我哪一步出错了,我连忙将病人资料拿过去同时坐在教授左手边。教授左手不易察觉地轻轻地拍了拍我的手,我内心一沉,早上手术台上我没打好线结,教授当时也是轻轻地拍了我的手。
他随后又转头面对病人,笑眯眯地对老两口说道:“不要紧张哈,小问题小问题,虽然是肝癌,但是有的治的,我们办法很多,有介入治疗,有打针吃药治疗。一定要有信心哈,让你老公先去交钱做检查。你拿出手机,我来教你怎么挂号。”然后教授就开始一步一步地教阿姨怎么找他的门诊号,如何线上交费。
等她老公走远了才告知实情,“刚才你老公在,所以我说都是小问题。问题确实比较严重,晚期肝癌,但是还是那句话,我们办法很多,一定要有信心去治疗。”
等当天所有的病人都看完了,教授将门关上,收起他的笑脸,告诫我和师兄:“我怎么教你们的,看病看病,一定要病人至上,有些病人你不教他,他不会挂号的。还有,像这种晚期患者一定不能轻易告知患者本人情况,我们医生不仅要治疗疾病,还要帮助他建立治疗的信心,给他们治疗的希望。”
后来再见到他们夫妻是在病房,做了两次肝动脉介入治疗,效果不错,肿瘤缩小了,后续他们就一直接受门诊靶向免疫维持治疗,本以为住院部再也见不到他们,没想到后来在病房又遇见了。
阿叔是坐轮椅进入急诊的,满脸通红,喘着粗气,手脚起满皮疹,脱屑,幸好当天出诊的胡丹旦医生紧急把他“捞”回科室,在病房吸高浓度的氧都只能勉强维持90%的血氧浓度,血压也维持不住。
教授紧急联系了生物治疗中心、重症医学科、内科进行多学科会诊,最后得出结论:免疫治疗引起的严重的免疫性肺炎、免疫性心肌炎,这种概率只有万分之五,万万没想到居然不幸降临在这位病人身上。后面他紧急转入了ICU。
早上交班的时候,又听说因为血氧血压维持不住,已经上了ECMO了,她这时候来找教授,肯定是急事。
“陈主任,还有没有更好的治疗办法?”阿姨神色无助,我抬头一看,果然是教授下手术台了,身上还穿着手术室的外出衣、外出鞋,本来应该是来准备做消融手术的,教授特地先去找了她,详细地交代了一番病情,又跟她说,上午在手术台上一直放心不下她丈夫的情况,帮她联系了治疗免疫性肺炎、心肌炎的专家团队,要转过去进一步治疗。等教授安抚完家属,才来B超室开始做消融手术。
我最后见到患者是在半年后的门诊,检查报告显示所有的肿瘤灶都缩小,而且没有活性了,真是极为幸运!两口子满口都是谢言。
陈教授依然是笑眯眯地:不用谢我,要感谢你自己能坚持过来,肝癌都打不倒你,以后更没有什么困难能打倒你了。
至此,我才明白成为“行医者,体物之理,察人之情”的含义。做医生,不仅需要精湛的医术,更需要时刻谨记人民至上的理念,竭尽全力去帮助患者,鼓励患者,给患者以信心。正是一代一代的中肿人秉承这样的信念,守正笃行、崇德精艺,并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年轻医生的引路人,使中肿始终做到急患者之所急,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往后,科室又多了好些笑眯眯的医生。
日前,中山大学“迎接党的二十大 培根铸魂育新人”师德主题征文活动获奖名单公布,中山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组织专家对121篇征文进行初评和终评,最终评出优秀征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12篇。其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2篇作品《笑眯眯的医生》(作者:曾慧岚)《洪明晃:用38年播种临床研究的种子》(作者:郑敏珊)获评二等奖。
来源/科教处
文/肝脏外科 曾慧岚
编辑/赵现廷 审核/陈鋆 审核发布/文朝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