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Hello spring
柴胡
来源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及“南柴胡”。
植物学性状特征
柴胡:多年生草本,高40-85cm。主根较粗大,坚硬。茎单一或数茎丛生,上部多回分1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叶互生;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长4-7cm,宽6-8mm,先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茎生叶长圆状披针形,长4-12cm,宽6-18mm,有时达3cm,先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色,常有白霜。复伞形花序多分枝,顶生或侧生,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2-3,或无,狭披针形,长1-5mmn,宽0.5-1.2mm,很少1-5脉;伞辐3-8,纤细,不等长,长1-3cm;小总苞片5-7,披针形,先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小伞形花序有花5-10,花瓣鲜黄色,上部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半园形,先端2浅裂;花柱基深黄色,宽于子房。双悬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棱狭翼状,淡棕色,每棱槽中有油管3,很少4,合生面4。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狭叶柴胡:多年生草本,高30-60cm。主根发达,圆锥形,外皮红褐色,质疏松而稍脆茎单一或数分枝,基部留有多数棕红色或黑棕色的叶柄残留纤维。叶细线形,长6-16cm,宽2-7mm,先端长渐尖基部稍变窄,抱茎,质厚,稍硬挺,常对折或内卷,3-7脉,叶缘白色,骨质;上部叶小,同形。总苞片14,针形,极细小,1-3脉,常早落;小总苞片5,线状披针形,细而尖锐;小伞形花序有花(6-)9-11(-15);花黄色,双悬果深褐色,棱浅褐色,粗钝,略凸,每棱槽中有油管3-4,合生面4-6,花期7-9月,果期9-11月。
产地分布
北柴胡主产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陕西等省。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黑龙江、吉林等省。
采收加工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干燥。生用或炙用。
药材性状特征
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病证
1. 表证发热,少阳证: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热,善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对于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热、风寒表证,皆可使用。
2. 肝郁气滞:柴胡辛行苦泄,性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为治肝气瘀滞之“要药”。
3.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柴胡能升举脾胃清阳之气,可用治中气不足,气虚下陷所致的腕腹重坠作胀,食少倦怠,久泄脱肛,子宫下垂、肾下垂等脏器脱垂。
4. 柴胡还可退热疟。
用法用量
煎服,3-10g。解表退热宜生用,且用量宜稍重,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可生用或酒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注意事项
柴胡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
2. 1959—200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 科学出版社
3. 钟赣生.《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年版
4. 康廷国.《中药鉴定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21年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投稿:药学部 王慧第
编辑:袁宝
审核:党总支宣传委员 周诗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