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脑卒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2023-03-26 17:38   中卫护研院

依据以上最佳证据,实施预防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还需要正确的气道吸引和湿化,做好管道和切口护理,实现顺利撤机,避免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结局。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五大特点。脑卒中会损害患者的全身免疫防御能力并增加其感染风险,呼吸系统感染是脑卒中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还加大治疗难度,影响患者预后,也是卒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预后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系统检索文献,总结脑卒中呼吸道感染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制订气道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最佳证据汇总

(一)预防管理

建议在脑卒中患者入院4h内,用改良容积-黏度测试等床旁吞咽评估工具进行吞咽筛查;用NIHSS评分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证据等级2)  

78491679010689469

护士对入院筛查有吞咽障碍的患者,最好在入院后24 h内,不超过72 h进行吞咽评估,通过吞咽练习、环境调整和适当的饮食调整等进行早期行为治疗;进行电刺激、口腔肌肉训练等物理刺激康复锻炼。(证据等级1)

护士应指导患者进食时采用半坐卧位、床头抬高30°~45°,观察到患者出现误吸时立即进行咽部或气管吸引,以清除液体和颗粒物等。(证据等级1)

遵医嘱对吞咽困难的患者在卒中后7 d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证据等级2)

医护人员应该接受口腔卫生管理和治疗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系统培训。(证据等级4)

鼓励病情稳定的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和咳嗽训练,采用单一或联合使用腹式呼吸法、缩唇呼吸法、利用呼吸训练器具等个体化方案。对呼吸功能差的患者给予氧气吸入,定时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体位引流痰液)和吸痰,可用排痰机辅助排痰。(证据等级5)

加强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氯己定或聚维酮碘含漱液冲洗、刷洗牙齿和舌面等,每6~8 h 1次,减少口咽部条件致病菌,避免其移位和易位。(证据等级3)

18831679010690031

对抗生素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应观察其痰液性状,并留痰培养标本,避免产生耐药菌。(证据等级3)

因舌后坠、颈短、肥胖导致上气道阻塞的患者,给予鼻咽通气道,保持气道通畅。(证据等级5)

(二)气道吸引

遵医嘱静脉输入或者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充分稀释痰液。(证据等级5)

吸痰方式首选口腔吸痰,建议以湿化口咽部和雾化吸入的方式湿化气道。(证据等级1)

气道吸痰频率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确定,按需操作;需观察黏液的黏度和量、神经和肌肉表现以及是否存在咳嗽反射等。(证据等级3)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证据等级1)

推荐使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装置,避免交叉感染和低氧血症,降低细菌定植率。(证据等级5)

吸痰管的尺寸不超过人工气道内径的一半,使用尽可能低的抽吸压力,通常为80~120 mm Hg,避免气道负压过大和PaO2下降。(证据等级3)

吸痰管应插入咽部,吸痰前缩回1~2 cm,或通过测量相同的气管内管长度来估计吸痰管的长度。(证据等级4)

气道吸痰必须严格在15 s以内完成,连续抽吸不能超过2次,尽量避免气道盐水冲洗。(证据等级2)

(三)气道湿化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1次。(证据等级1)

重视气道湿化和温化,吸入气体应在Y型管处保持相对湿度100%,温度为37℃。(证据等级5)

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热-湿气交换器,吸气前气体通过加热的水浴加湿,湿化程度需达到33~44 mgH2O/L。(证据等级1)

(四)管道护理

建议使用自动控制气管插管套囊压力的方法,每天至少监测和记录1次气囊压力(20~30 cm H2O),不可通过手指捏触凭经验判断。(证据等级3)

内套管应每天更换,必要时可更频繁更换。(证据等级1)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证据等级5)

(五)切口护理

应使用预先切割的纱布敷料,而不是切割纱布方块,因为磨损的边缘可能是潜在的感染源。(证据等级5)

当旧敷料被拆除时,应检查切口的颜色和分泌物的量,以及任何感染的迹象,如脓性分泌物、切口周围疼痛、气味、脓肿、蜂窝组织炎或皮肤变色。任何疑似感染均应报告医生并进行拭子分析。(证据等级5)

分泌物多的患者需勤换药,保持切口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组织浸渍和皮肤破损感染。(证据等级5)

98251679010691604

(六)撤机管理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证据等级1)

通过肺部感染控制窗评定脱机标准,确定拔除气管导管时机。(证据等级1)

人工气道的去除,除了满足机械通气的要求,还必须考虑患者意识状态、自主呛咳能力是否能满足痰液引流的需要等。(证据等级5)

小结:

依据以上最佳证据,实施预防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同时还需要正确的气道吸引和湿化,做好管道和切口护理,实现顺利撤机,避免疾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的结局。

程俊萍

参考文献:   郭桂华,许小明,王海靓,刘宁.脑卒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气道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31-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呼吸系统,脑卒中,分泌物,呼吸机,气道,痰液,口腔,气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