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注意,国家建设标准发布!3万多个基层中医馆要爆发?

2023-03-16 17:13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新建设标准中将其单列成规章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和考核分值占比不低于15%。

24101678924856254

基层中医药的突破性发展,不再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是进一步解决能不能用、怎么用的问题。

这也是贯彻落实《“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提出的根本目标。

3月13日,为了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内涵建设,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标准(试行)》,分别从设置、人员配置及培训、医疗和康复、预防保健、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和规章制度八个方面,制定了34条建设标准细则。

74021678924856457

这一标准文件意味着基层中医药的发展将由此前的基建规模转向内涵这样的质量建设,这是一个更清晰更高要求的开端,但实际工作中仍有较大难度落实。

业内专家指出,新版建设标准无论是诊室数量、使用面积,还是中医师配置都高出很多,这样的建设要求应引起主管部门的重视,但也不能完全一蹴而就,还是要有个逐步完善的过程。

人员配置新6条

“关键还是人的问题。”对照建设标准中关于人员配置及培训提出的六条,一位西南地区的基层医院院长直呼太难了。

“像我们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院内只有少数年龄较大的中医在从事中医诊疗,更严重的是后继乏人,虽然每年约有20万的中医院校毕业生,但由于工作条件、薪酬待遇、晋升空间等多种现实因素,已经建得很好的中医馆、中医科也很难引进人、留住人,中医药人员比例严重失调。”

原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表示,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是基层医院的优势,如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中医科、建设中医馆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了。13年前(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中医科作为乡镇卫生院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无床型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床型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中医康复治疗室。每个中医诊室至少配备2名中医类别医师,每个中医康复治疗室至少配备1名中医类别医师。

现阶段的实际差距是很大的,有的卫生院按照要求开了中医馆,但没有中医医师。有的中医师动不动就被要求下乡接种疫苗,或被要求去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村入户。

中医人员配置及培训六条内容:

1.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含中医医术确有专长医师)占本机构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25%,且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不少于5名。

2.主执业机构在本机构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或执业不低于15年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不少于2名。

3.中药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名,应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县级及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非中药专业人员。

4.中药煎药室工作人员,应经过中药煎药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

5.中医馆应每年选派至少1人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或参加县级以上中医药师承项目,提高中医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6.至少有1名上级医院高级职称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到中医馆定期坐诊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

但也有例外,对于建设标准中提到的中医执业医师占比不低于25%,中级职称不少于2人,饮片调剂人员不少于2人,进修不少于1人等要求。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清泉镇公立中心卫生院院长汪洪表示,2018年以前,我们的中医馆是比较薄弱的,一年的中医药销量在14万左右。2019年开始,我们引进了一些中医医生,开展了一些中医适宜技术,现在我院的中医执业医师有12名,占比25%,2022年的中医诊疗人次超过了5万,占比超过了55%,门诊中医的非药物治疗是1599人次,中医药的业务收入近2000万。

增加数量 提高质量

中医馆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政策支持,也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儿科临床研究所所长张涤曾公开表示,目前我国的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仍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专项投入不足、专业人才不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制约因素。

官方统计数显示,2012-2022年的十年间,中央财政持续投入支持了3.67万个中医馆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85.38%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14%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到2022年底,基本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

中医馆、中药房设置八条内容:

1.中医馆(含少数民族医馆,下同)独立设置,位置醒目,布局合理,体现中医药特色,并满足保护患者隐私、无障碍设计要求。中医馆使用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

2.中医诊室(含治未病室)3个及以上,单个诊室使用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

3.设中医治疗室2个及以上,总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4.中药房在中医馆内独立设置,使用面积不低于40平方米。

5.中药饮片品种数不少于300种,少数民族医馆可适当降低要求。

6.中药房中药饮片储存、调剂、煎煮等设备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7.设置煎药室提供煎药服务,使用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分区合理;也可与上级中医医院或有合格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等进行合作,采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提供中药饮片配送、代煎、代送等服务。

8.鼓励依据患者需求,提供丸、散、膏、丹、胶囊等个性化用药服务。

“除了业务用房面积有些差距外,像诊室、治疗室、中药房、煎药室、饮片品种数这些要求还是达标的。”河南省舞钢市尹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牛瑞林在仔细研究该建设标准后说道,我们是河南省示范中医馆,目前的业务用房面积200余平方米,配备中药饮片300余种,开展了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牵引、康复理疗、电针、耳穴压豆等中医诊疗服务,以及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康复、面瘫等特色疗法,年均中医门诊量5600人次。

作为江苏省102个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之一,射阳县盘湾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完全在新建设标准之上。

这是江苏省创新基层中医馆建设管理模式,着力打造“星级”中医馆,引领基层中医馆从“有没有”向“优不优”发展的结果。

院长王兵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目前,我们整个院区的建筑面积是12000平方米,其中中医馆的建筑面积是358平方米,是高出标准要求的,我们有3个中医诊室、2个中医治疗室、1个康复理疗室和1个中药房,设备方面除配备有常规的电针仪、颈腰椎牵引设备外,还引进了当地独有的中频治疗仪等。”

服务提供

目前,我国已初步建成覆盖城乡,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服务水平与效能不断增强。

截止到2020年年底,每千常住人口中医院的床位数达到了0.81张,全国中医总诊疗人次达到了10.58亿人次。

这是此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中医药政策体系完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有关情况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赵文华在答记者提问时说出的一组数据。

针对该建设标准中提出的有关医疗服务、康复和健康管理的要求,作为浙江省长兴县中医院医共体集团虹星桥镇分院的院长,王天峰从本院实际出发,提出了要增加中医药康复手段,实现非药收入占比40%的阶段目标。

“药品收入是乡镇卫生院良性发展的主要障碍,但由于可开展诊疗项目有限,造成医疗服务收入不高,现有的收入结构中,中医药方面的收入占总业务的18%,这还远远不够,我们新增了13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目前的人员占比在10%,离标准要求的25%也还有一定距离,这方面我们还在继续想办法通过医共体帮扶来解决。”

中医医疗和康复服务10条内容

1.能够提供中药饮片和6类10项以上中医医疗技术服务。

2.配备不少于10种中医诊疗和康复设备。

3.应用中医药康复手段对中风后遗症、肢残等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4.至少培育1个中医优势专科(专病),提高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疗效。

5.中医诊疗人次数占本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不低于35%,中医处方(包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数占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5%。

6.中药饮片处方数占本机构处方总数的比例不低于8%或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人次数占本机构总诊疗人次数的比例不低于12%。

7.规范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目标人群覆盖率不低于国家基本要求。

8.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方法,积极开展孕产妇、高血压病及2型糖尿病等中医药健康管理服。

9.所有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服务包。

10.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每年更换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宣传栏不少于4次,面向公众开展中医药健康咨询活动不少于5次,提供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不少于6种,播放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不少于3种,举办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知识讲座不少于6次。

广大农村地区,中医的接受度和信任度普遍较高,面向的大多是老年疾病,在预防、保健、康养、医疗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陕西省彬州市龙高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阳说道,“为了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公共卫生管理中的作用,我院中医主治医师孙海锋自编了《中医药健康管理三字歌诀》,推广和普及中医药知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保健起到良好的中医健康指导。坚持每年为65岁以上老人做中医体质辨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很显然,增加中医服务供给是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但仍有一些问题不能忽视,那就是对中药使用的标准化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

新建设标准中将其单列成规章制度,要求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和考核分值占比不低于15%。业内专家指出,“这是目前乡镇卫生院开展中药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像未经加工炮制的药品直接用于调剂、新药研发和开发投入少、名称不规范、假药等等,都在影响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杂志和健康县域传媒联合主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健康县域大会”,将于2023年4月8-10日在乌镇召开。会上特设“县域医疗次中心建设论坛”,8位专家、院长将带来中医科建设与发展的精彩观点。

32791678924856620

扫描二维码报名

69341678924856811

商务合作   张老师  18911301370

赵老师  18031944985

参会咨询

李老师  15110286865

责任编辑:肖惠丹   审核:王军

56811678924856864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基层,中医馆,建设,标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 十大人气案例榜单揭晓!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投票通道开启了!
    打开APP 健康县域传播平台
  •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