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身高的儿科气管插管深度测定新公式:一项前瞻性研究
本文由“Luffy医学频道”授权转载
基于身高的儿科气管插管深度测定新公式:一项前瞻性研究
观点
儿科患者气管插管深度是个体化的。
身高与气管插管深度密切相关。
采用基于高度的公式,降低了气管插管错位的发生率。
基于高度的新公式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的方法来预测插管深度。
摘要
研究目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儿童患者的强相关生长参数设计一个气管插管公式。次要目的是比较新公式与高级儿科生命支持课程(APLS)中基于年龄的公式和基于中指长度的(MFL)公式的准确性。
设计:前瞻性、观察性研究
地点:手术室
患者:111名年龄4-12岁,经口气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
干预和测量:术前测量生长参数,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中指长度、鼻垂线长度和胸骨长度。通过Disposcope测量并计算气管长度和最佳气管插管深度(D)。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预测插管深度的新公式。采用自我对照设计,比较新公式、APLS公式和MFL公式在插管深度上的准确性。
主要结果:儿童患者身高与气管长度、气管插管深度密切相关(R = 0.897, P < 0.001)。建立了基于高度的新公式,包括新公式1:D (cm) = 4 + 0.1 × height (cm)和新公式2:D (cm) = 3 + 0.1 × height (cm)。通过Bland-Altman分析,新公式1的准确性高于新公式2、APLS公式和MFL公式。且新公式1的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均为最低,表明新公式1预测插管深度更准确。
结论:新公式1对插管深度的预测精度高于其他公式。基于身高的新公式:D (cm) = 4 + 0.1 × height (cm)比APL公式和MFL公式具有更高的正确放置气管插管位置的准确性。
讨论
小儿身高与气管长度和最佳气管插管深度之间存在强相关性,其次是年龄和中指长度。新公式1:D (cm) = 4 + 0.1 × height (cm)提供了更准确的预测插管深度。气管长度与身高呈线性增长,建议在预测小儿气管插管深度时优先考虑身高因素。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没有纳入4岁以下和12岁以上的儿科患者,因此新公式可能不适合这一年龄组。②新公式不适合无套囊的气管内插管。③男性受试者的比例超过75%,样本的不平等性别分布可能会影响本研究的结果。④新公式只适用于亚洲人种。
图1:第一根标记线
图2:图示气管导管尖端、套囊口、气管隆突和声带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
I =上门牙,G =声门,T = 气管导管尖端,C =气管隆突。GC=声门与套囊口之间的距离。CT =套囊口与气管导管尖端之间的距离。IT =上切牙与气管导管尖端的距离。GT =声门与气管导管尖端之间的距离。TC = 气管导管尖端与气管隆突之间的距离。
图3:最佳气管插管深度与高度呈线性回归关系
表1:111名受试者的特征
表2:不同年龄段儿童气管长度和最佳插管深度
表3:Pearson相关分析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平台所刊载原创或转载内容不代表米勒之声的观点或立场。文中所涉及药物使用、疾病诊疗等内容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END
编辑:MiSuper.米超
校对:Michel.米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