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日记——“感谢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给我老伴第二次生命”
拆弹日记
东院神经外科24床患者吴玉珍女儿郑女士根据老父亲口述,悉心整理成稿。
2月9日 星期四 雨夹雪多云
今天中午12点半,72岁的老伴告诉我,她左侧肢体发麻,10分钟左右就缓解了。我忙给孩子打电话,孩子让我们马上到淄博市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
颅脑核磁显示:颞枕部脑膜瘤。
如晴天霹雳,愣在原地,结婚48年相濡以沫的老伴既往高血压,按时吃药,其他情况不错,谁曾想从天上降下个脑瘤啊?孩子说在市中心医院抖音上刷到过“拆弹”专家——神经外科顾英豪主任,我心想咱一介农民,人家顾主任这么知名的专家教授,能待见咱吗?到了神经外科门诊,顾主任态度热情,看了核磁影像,安慰我们说90%良性,沉住气,放宽心,先回家准备一下,需要住院详细检查,然后手术治疗。
术前颅脑磁共振白色被强化的肿瘤直径约4cmVS术后肿瘤完整切除
2月23日 星期四 多云
安顿好家里,老伴住到了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大夫护士详细询问了病情,送来了手术前检查单,详细告诉了我们各项检查的具体地点。看我们俩年龄大,还安排了陪检,下午就顺利做完了全部检查,听说是中心医院检查实行日清制,真快!我把核磁数据刻盘交到大夫手中,顾主任说大约2-3天时间就能做出脑肿瘤的三维成像来,到时根据瘤子周围的血管情况,还有神经传导束的走行方向,确定手术方案。
2月28日 星期二 多云
是外请教授还是本院专家做?我和老伴还有两个孩子民主表决,对淄博市中心医院完全信任,全票通过,把病号交给“拆弹”专家——顾主任团队了。
7:40
麻醉手术科来人与护士长孙新博仔细核对后,我们一起送老伴到手术室门口。我摸着老伴的耳朵说:“老伙计,沉住气,我们在外面等你。”在焦急的等待中,回忆着我们的过往,48年来除了我出差,我和老伴从没分开过。老伴不识字,我是她的眼睛;我耳背,她是我的翻译。老伴啊,你可要挺住啊,还有两年咱们就要庆祝金婚了啊。
13:37
顾主任通过麦克风喊我们去第二谈话室,我们三步并作两步行,冲了进去。顾主任说:“瘤子长在静脉窦上,表面有条血管包着,最困难的是肿瘤表面有条重要回流静脉血管搭在上面,为了保护大脑的功能不受伤害,必须保护好这条血管。切除肿瘤时,必须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块切出来的,好在最终血管保护完好,现在正在关颅。”为了老伴,医生们从早上忙到现在,饭都没吃,孩子要订饭,也被顾主任婉言拒绝。
15:37
终于可以喊老伴的名字了,我早已占据离手术室门最近的位置,冲到床边,老伴已经醒了,我摸着老伴的脸说,老伙计,你受罪了。
老伴被接到了神经外科监护室观察,顾主任说如果病情稳定,明天做个CT,没事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祈祷老伴早日平稳转到普通病房吧。
3月8日 星期三 晴
在监护室第二天早上,我焦急地等在监护室门口,顾主任体谅我着急,拍了老伴在监护室的视频给我看。老伴手脚灵活,说话正常。下午,转到了普通病房,真心感谢啊!
医疗团队每天查房、及时换药、观察伤口。病理报告出来,与手术前的预测一样,良性。护理团队每天详细交接班、输液、发药、量血压,细到老伴的一日三餐及大小便。手术CT检查,肿瘤完整切除。
在“拆弹”专家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老伴拆线了。她自己拿着锦旗,我捧着鲜花一起去献给顾主任团队,感恩感谢感动。淄博市中心医院培养了如此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待患如亲、妙手回春的医护团队,给了老伴第二次生命,让我们俩相依相伴度过余生。
编辑:陈圆
审核:宣传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