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攀高峰!大医二院胃肠外1科任双义教授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例
近日,大医二院胃肠外1科团队在任双义教授的带领下,成功完成第1000例达芬奇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并成为“达芬奇机器人中国胃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3月9日上午,大医二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宇教授,胃肠外1科医护人员,麻醉科肖昭扬教授团队、手术室宋军护士长团队相聚一堂,共同见证达芬奇机器人胃肠手术千例里程碑。
刘志宇院长表示,任双义教授团队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突破1000例凝结了胃肠外1科多年发展奋斗的辛勤汗水,同时也代表了大医二院的外科、微创外科、疑难重症诊疗能力的快速发展以及医院综合能力的显著提升。这其中涌现出了诸多中青年骨干医生,为学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院长提到,1000例是个里程碑,也代表着一个新的开始,希望胃肠外1科团队继续秉持医者初心,提升技术水平,用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服务百姓,护佑健康。
任双义教授回顾了科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从零开始背后的坚持与不易。他表示,从0到1000,简单的数字背后离不开机器人手术团队的全心投入,更离不开医院上下的大力支持。在新的里程碑上,胃肠外1科机器人手术团队将持续追求卓越技术,造福更多的百姓。
活动中还举行了“达芬奇机器人中国胃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揭牌仪式,中心将面向全国胃肠外科领域的医生,积极开展各类示范、教学以及专业技能培训。
自2019年4月大医二院引进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来,任双义教授团队至今已完成机器人胃肠肿瘤手术1000例(胃癌手术411例,结直肠癌589台),在辽南地区率先完成了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根治术、结肠癌根治术、直肠癌根治术、胃间质瘤切除等高难先进手术,每个月手术量一直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任双义教授表示,目前胃肠外1科已常规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机器人微创手术,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不但降低了手术并发症,而且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加速了患者的术后恢复进程,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大医二院胃肠外1科将以突破1000例手术为契机,积极进取,勇攀高峰,进一步提高诊疗服务质量,为每一位患者制定精准、个体化的诊疗方案,为守护滨城百姓的健康而不懈奋斗。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究竟先进在哪里?
任双义教授介绍,手术机器人最核心的是两个部分:一是执行手术的床旁机械臂系统;另一个是医生控制台——机器人的智能决策系统。做手术时医生不是在患者身边操作,而是在操作台的3D高清影像下进行手术操作,医生的操作动作被机械系统100%复制和执行。手术机器人其根本实质还是微创手术系统,是传统腹腔镜手术系统的一次革命性的升级,帮助医生更精准更精确地完成微创手术,越复杂的手术机器人的优势越明显。正因为达芬奇手术系统具有明显优势,手术中切除更加精细,重建更加精准,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预后也更加值得期待。
大医二院胃肠外1科
胃肠外1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外科亚专科之一、辽宁省临床重点专科、大连市重点专科、大连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大连市登峰计划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腹腔镜外科医师培训基地、全国营养示范病房、全国结直肠外科围手术期规范管理能力建设示范病房、辽南胃肠肿瘤微创治疗联盟发起单位。作为大连市医疗软实力建设肿瘤中心的重要部分,胃肠外1科重点研究胃肠道肿瘤的综合诊治及临床研究,通过内镜早期筛查,做到胃肠肿瘤的早诊早治,同时,对胃肠道良性疾病、肛周疾病等的诊治亦有专业性研究。
胃肠外1科人才济济,拥有博士学历人员6人,更有海外留学人员加盟。胃肠外科在任双义主任的带领下,在继承了我院普通外科的优良传统和精湛医技的同时,更使之发扬光大、改革创新,广泛开展胃肠道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于1999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10年开展腹腔镜胃肠手术,2017年开展完全腹腔镜胃肠道肿瘤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术,2018年开展完全腹腔镜胃手术Billroth-I重建,2019年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胃肠手术。目前已完成达芬奇机器人胃肠手术1000余例。
胃肠外1科主持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辽宁省课题多项,参加973子课题1项。获得辽宁省科技三等奖3项,辽宁省医学科技奖2项,大连市科技进步奖3项。参加编写医学专著4部,参编教材3部。发表英文SCI收录的论文50余篇,国家级期刊文章百余篇。
内容:胃肠外1科 冯震
编辑: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姜晨
审核:宣传与文化建设部 郭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