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医学案例研究(12)一个说话含糊不清的女人和血小板减少症
Case 12
A Woman with Slurred Speech and Thrombocytopenia
案例12 一个说话含糊不清的女人和血小板减少症
一名18岁的女性因 发烧 、 头痛 和 逐渐口齿不清 (Progressively slurred speech)来到急诊室。直到入院前3天,她身体都很好。血液计数显示 血红蛋白为8.8g/dl ,白细胞7.1×10^9/l, 血小板计数为11×10^9/l 。血涂片显示大量 红细胞碎片 和 球形红细胞 (Spherocytes)。生化检测:肌酐140μmol/l;胆红素56μmol/l(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和 LDH 1050 iu/l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为阴性。她唯一的药物是仅含黄体酮的避孕药(Progesterone-only contraceptive pills)。
Q1.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1.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TTP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ra)是很可能的诊断。红细胞碎裂引起的 溶血性贫血 的急性发作, 血小板减少 和 神经症状 强烈提示此诊断。
最初描述为“ 五联症 ”,包括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Microangiopathic hemolytic anemia)、 血小板减少症 (Thrombocytopenia)、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Central nervous system dysfunction)、 肾脏异常 (Renal abnormalities)和 发热 (Fever)。在有效治疗出现之前,TTP的死亡率>90%。随着时间的推移, 诊断标准不断缩小 ,以允许迅速进行治疗,现在包括前三项或甚至只包含 血小板减少症 和伴 红细胞碎裂 的溶血性贫血 。
Q2. 你会如何管理这个病人?
A2. 应尽快开始 血浆置换 ( PEX ,Plasma exchange),以血浆作为置换液。目标是每天交换计算的 患者血浆容积的1.0–1.5倍 。 血浆置换 联合 类固醇 的治疗,应当持续应用,直至获得LDH和血小板计数正常化所指示的稳定改善。
然后, 血浆置换 ( PEX )可能会 逐渐缩小频率 (例如,隔一天一次), 并最终停止 。一些中心在血小板达到150×10^9/l时就立刻停止PEX,而类固醇则会继续服用几周;如果复发,则重新恢复PEX。
如果不能立即开始PEX,则进行 血浆输注 (Plasma infusion)(15-30 ml/kg/天)是可接受的 临时解决方案 。一项加拿大多中心随机试验(Rock等人,1991年)比较了血浆置换与单纯血浆输注的结果,并得出结论,前者更有效。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缺乏大的von Willebrand因子多聚体的血液制品,如 冷冻上清液 (Cryosupernatant)和 溶剂(Solvent)/洗涤剂(Detergent)处理的血浆 比标准新鲜冰冻血浆(Standard FFP)更有效。由于TRALI和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的降低, 溶剂/洗涤剂处理的混合血浆 可能是 首选 的,尽管有间接证据表明其会增加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患者开始每日血浆置换,用溶剂/洗涤剂处理的血浆作为置换液。她还接受泼尼松龙(Prednisolone) 50 mg/天。右股静脉(Right femoral vein)内放置双腔8F导管;在原位放置12天后,将其取出,并将另一个植入左股静脉(Left femoral vein),在原位放置2周。
每日血浆置换进行2周后,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分别稳定在140×10^9/l和13.5g/dl左右,而LDH水平恢复正常(图12.1)。神经症状完全消退(Receded completely),肾功能紊乱(Deranged renal function)测试恢复正常。继续隔日进行血浆置换;总共进行了22次血浆置换。
出院后不久,患者因肺栓塞再次入院。患者平安康复。
图12.1特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蓝线,[×10^9/l])和血红蛋白(红线,g/dl)X轴:疾病年表[dd/mm]
Q3. 在这个病例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静脉血栓栓塞?
A3. 股静脉导管放置时间过长和制动(Immobility)可能是主要的诱发因素。已知溶剂/洗涤剂处理的血浆具有较低的正常范围内的蛋白S活性,并且可能增强了促血栓效果。患者没有V因子莱顿突变(Factor V Leiden mutation)或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评论 (Commentary)
血浆置换(PEX) 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TTP的一种公认治疗方法(如果是经验治疗的话)。然而直到发现 异常大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UL-vWF ,usually large vWF)多聚体和一种叫做 ADAMTS13 的 金属蛋白酶 之间的联系后,TTP的 发病机制 才得以阐明, ADAMTS13 可 切割 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并粘附至血管内皮细胞的 UL-vWF多聚体 (图12.2)。
图12.2
(a) ADAMTS13 剪切内皮细胞分泌的 超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 UL-vWF ) 多聚体 。(b)在缺乏ADAMTS13活性的情况下,血小板粘附于UL-vWF多聚体,形成血栓。罕见家族性TTP患者,由于染色体9q34上ADAMTS13基因突变,缺乏这种酶,因此在血循环中具有ULvWF多聚体。
在更常见的 散发形式 ( 特发性TTP )中,抗ADAMTS13的 自身抗体 (Autoantibody)抑制其蛋白酶功能。ADAMTS13的水平在 家族性TTP 中严重降低或缺失,而在 散发性TTP (Sporadic TTP)的情况下,仅在疾病急性发作时ADAMTS13才会严重降低。
UL-vWF 促进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导致 微血管血栓 (Microvascular thrombi)(图12.3)、 组织缺血 (Tissue ischemia)和 梗死 (Infarction)。 红细胞碎裂 (Red cell fragmentation)是 血栓性血管病 的 标志 ,是红细胞在微血管系统的 机械损伤 引起的。
图12.3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 透明血栓 (Hyaline thrombi)阻塞胰腺血管。
UL-vWF的发现 和 ADAMTS13的缺乏 为TTP疾病中 血浆置换/输注 的有效性提供了解释。去除UL-vWF并补充缺乏的酶,重新建立了内皮细胞、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小板之间的失调的 平衡 (Perturbed balance),并打破了导致微血管病的循环。各种 免疫抑制策略 ,如类固醇(Steroids)、长春新碱(Vincristine)、脾切除术(Splenectomy),以及最近的抗CD20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已被用作辅助治疗。在 特发性TTP 中 自身抗体 的发现为特发性病例使用免疫抑制提供了证据。
其他几种疾病组成了 血栓性微血管病 ( TMA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的主色调。其中包括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US,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移植相关TMA (Transplantation associated TMA); 感染相关TMA (Infection-associated TMA); 妊娠TMA ; 癌症TMA 以及与环孢素A(Cyclosporine A)、噻氯匹定(Ticlopidine)、丝裂霉素C(Mitomycin C)等 药物相关的TMA 。
它们的 发病机制多种多样 ,尽管 内皮损伤 可能是其 共同特征 。对血浆置换/血浆输注的反应是可变的。例如,血浆疗法对产生维罗毒素的大肠杆菌(Verotoxin producing E. coli)引发的HUS亚型患者(通常是儿童)没有好处;相反,在 主要影响成人的非典型HUS中推荐血浆置换 ,此种疾病通常由编码补体系统蛋白质的基因之一发生突变引起。在这种情况下,血浆置换和输注可以 去除异常蛋白 (Aberrant proteins)并 提供正常的补体调节因子 (Complement-regulating factors)。血浆治疗通常对 移植 和 癌症 相关TMA 无效 。
参考(References)
Rock GA, Shumak KH, Buskard NA, et al. Comparison of plasma exchange with plasma inf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N Engl J Med. 1991;325:393–7.
Further Reading
McLeod BC. Therapeutic apheresis: history,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lingering uncertaintes.Transfusion. 2010;50:1413–26.
Moake JL. Journey in reverse: TTP from bedside to blood bank to bench. J Clin Apheresis. 2007; 22:37–49.
(完)
小编补充TTP资料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TTP )是一种罕见的 血栓性微血管病 ,其特征是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 严重血小板减少 和由于微血管富含血小板的血栓导致的 缺血性终末器官损伤 。
TTP 是由特异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蛋白酶 ADAMTS13 (一种具有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重复序列的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成员13)的严重缺乏引起的。ADAMTS13缺乏 最常见 的原因是 抗ADAMTS13自身抗体 。
由于ADAMTS13基因的 双等位基因突变 (Biallelic mutation),它也可以以先天形式遗传。在成人中,这种情况通常是 免疫介导 的(iTTP),而 先天性TTP (cTTP)通常在儿童期或怀孕期间检测到。iTTP更常见于女性,如果不及时识别和治疗,可能会致命。
一线治疗 包括 每日血浆置换 (新鲜冷冻血浆置换),以及 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 。用人源化 抗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靶向ADAMTS13自身抗体的免疫抑制经常被添加到起始治疗中。
如果可用,使用 卡普拉珠单抗 (Caplacizumab)进行 抗-vWF 治疗也加入一线治疗中。虽然有人假设在卡普拉珠单抗时代,难治性TTP会不太常见,但在复发性或难治性病例中,可以考虑 环孢霉素A (Cyclosporine A)、 N-乙酰半胱氨酸 (N –acetylcysteine)、 硼替佐米 (Bortezomib)、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长春新碱 (Vincristine)或 脾切除术 (Splenectomy)。
新的药物,例如 重组ADAMTS13 ,目前也在研究中,并显示出治疗TTP的前景。急性发作后的长期随访对于监测复发、诊断和治疗该疾病的慢性后遗症至关重要。
配图1. TTP的发病机制图
配图2. von Willebrand 因子的结构-功能关系
胶原 (Collagen)、因子VIII(Factor VIII)、血小板糖蛋白Ibα(GPIbα)和整合素αIIbβIII的 结合位点 。ADAMTS13的 切割位点 (Tyr1605-Met1606)位于von Willebrand因子的中心 A2结构域 。图中显示了亚单位间二硫键(S-S)的位置。
配图3. ADAMTS13的结构图
上图显示的 ADAMTS13的结构域 :信号肽(S)、前肽(P)、金属蛋白酶(M)、去整合素结构域(Dis)、第1个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TSP1)重复序列、富含半胱氨酸结构域(Cys-R)、间隔域(Spa)和两个CUB结构域(C1和C2)。金属蛋白酶结构域是切割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催化中心。从Dis到Spa的近端羧基末端结构域与vWF的A2结构域相互作用。更多的远端羧基末端结构域(TSP1 2–8)在流体剪切应力下与vWF相互作用。
注:血小板反应蛋白,也称凝血酶敏感蛋白( Thrombospondin)
配图4. 先天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患者中发现的突变位置。
导致单氨基酸替代和过早终止密码子(X)的点突变显示在ADAMTS13的结构域结构上方。导致ADAMTS13 mRNA选择性剪接(Alternative splicing)或移码(Frameshifts)的突变列于ADAMTS13的结构域结构之下。在细胞培养物中表达为重组蛋白的突变体(*)导致ADAMTS13分泌缺陷(黑色)或催化活性缺陷(红色)。S,信号肽;P,前肽;M,金属蛋白酶;Dis,去整合素结构域;1,第一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TSP1)重复序列;Cys-R,富含半胱氨酸的结构域;Spa,间隔域;2-8,第二至第八TSP1重复序列;C1和C2,CUB结构域1和2。
配图5. TTP中的血小板微血栓和碎裂红细胞
配图6. 外周血涂片显示存在 裂细胞 (Schistocytes)(400×)
配图7. 外周血涂片显示存在 泪滴细胞 (Dacrocytes) (400×)
配图8. 外周涂片显示微血管病性溶血特征,有大量红细胞碎片- 头盔细胞 (Helmet cells)、 裂细胞 (Schistocytes)。明显的血小板减少。
配图9. 骨髓吸出物显示明显的巨核细胞增生(Megakaryocytic hyperplasia)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