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毅讯| ACC2023&EHJ子刊:一种新型可预测心肌酶TnI升高的胸痛手环
每日毅讯+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然而,心血管医生对于这类患者仍需要区分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因为后者的救治是争分夺秒,需要急诊手术。然而,诊断STEMI需要心电图和心肌酶学的结果,往往存在等待结果时间。近期,美国心脏病年会ACC2023发布了一项研究,验证了一种新型可穿戴的胸痛手环可以预测心肌酶TnI水平升高,Eur Heart J:Digital Health杂志全文发表了该研究。
研究者在临床实践中研发和测试了一种腕戴式的胸痛手环,采用透皮红外分光光度传感器 (Transdermal-ISS) 进行检测,并通过机器学习来评估患者高敏肌钙蛋白-I (hs-cTnI) 水平的升高,并在因ACS住院的患者中进行了临床小样本验证。具体而言,研究者在5个中心招募了238名因ACS住院的患者,STEMI和NSTEMI的心梗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最终诊断是基于ECG、cTn、超声心动图(局部壁运动异常)或冠状动脉造影来判断的。Transdermal-ISS技术衍生的深度学习模型经过3个中心数据的训练,并分别使用 hs-cTnI(1个中心)以及超声心动图和血管造影术(2个中心)进行了外部验证。
研究结果发现:Transdermal-ISS模型可以预测hs-cTnI水平的升高,ROC曲线下面积在内部验证为0.90(95% CI,0.84-0.94;灵敏度,0.86;特异性,0.82)和在外部验证为0.92(95% CI,0.80-0.98;敏感性,0.94;特异性,0.64)。此外,模型预测与局部室壁运动异常(OR=3.37;CI,1.02-11.15;p=0.046)和严重冠状动脉狭窄(OR=4.69;CI,1.27-17.26;p=0.019)显著相关。
“毅讯点评”
本研究通过诊断试验的方式初步验证了这种基于透皮红外分光光度传感器和人工智能的腕戴式胸痛手环可以快速预测(3分钟测量)升高的hs-cTnI,帮助快速诊断STEMI患者,从而优化胸痛救治流程。这样的胸痛手环如果得到进一步验证,可以广泛应用到救护车系统中,结合心电图可以快速诊断STEMI,并送至具有PCI急诊手术条件的医院,立即行急诊冠脉造影,将极大的提升胸痛诊治的效率,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https://academic.oup.com/ehjdh/advance-article/doi/10.1093/ehjdh/ztad015/7069625
作者简介
张毅,FACC,FESC,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中心主任;同济大学研究员、副教授、博导;CCI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委;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
CCI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
扫码关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