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16省联盟发布,集采扩围,20类耗材集采启动
3月6日,三明采购联盟发布《关于开展三明采购联盟血管结扎夹等20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数据填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指出,河北省将牵头三明联盟开展20种耗材带量采购。
根据《通知》,此次带量采购品类包括:可吸收血管结扎夹、一次性活检针、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血管鞘、免打结缝合线、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造影导管、Y接头、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夜戴型)、人工骨填充材料、一次性使用无菌外周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颅内支架、动脉瘤夹、心脏固定器(稳定器)、一次性使用温度传感器、一次性使用血氧饱和度传感器、泌尿取石网篮、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一次性压力延长管、医用干式胶片等20种医用耗材。
医疗机构填报时间为2023年3月8日-3月22日。医保部门审核时间为2023年3月9日-3月23日。
据悉,三明联盟覆盖16省31市4县、1.67亿人口,覆盖范围颇大。此次发布的带量采购名单包含诸多集采生面孔,其中,既有从未纳入集采的消费型医疗器械“OK镜”,也有冠脉介入集采后被看作蓝海市场的外周介入、神经介入等领域耗材,如用于外周血管系统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外周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用于颅内动脉瘤瘤颈或瘤体的临时或永久性闭塞治疗的动脉瘤夹,用于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颅内支架等。骨科耗材中,人工骨填充材料的带量采购规模也上升到省级层面。
此外,部分低值耗材也登上了集采名单,在现行报价的基础上,耗材价格将进一步走低。
集采扩围,2023集采重点发布
整体来看,集采扩围趋势明显,越来越多的耗材领域,正在经历带量采购的冲刷。
根据众成数科整理统计结果,2022年我国共开展14次高值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涵盖心脏起搏器类、人工晶体类、骨科创伤类等在内的共13种高值耗材品类。
2022年口腔正畸托槽、口腔种植体系统等口腔耗材首次纳入集采范围。此外,血液透析类、心脏介入电生理类、人工耳蜗等高值耗材品类均在2022年进行首次省际联盟集采。
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发布的《关于做好2023年医药集中采购和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由此,2023年集采重点也确定,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做好脊柱类耗材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执行,参照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价格专项调整的做法,优先调整与脊柱类耗材集采相关的手术价格。适时启动人工关节集采全国统一接续。
聚焦心内科、骨科重点产品,指导更多省份推进吻合器、超声刀等普外科耗材集采,继续探索体外诊断试剂集采,各省份至少开展1批省级耗材集采。重点指导陕西牵头开展硬脑(脊)膜补片、疝修补耗材省际联盟采购,河南牵头开展神经外科等耗材省际联盟采购,安徽牵头开展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采购。
2023年是国家开展高值耗材带量采购的第三年,伴随带量采购的深入推进,以及监管的趋严,我国高值耗材医疗器械市场格局或重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