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肿星锐】肿瘤内科洪煌明:“医”路青春无悔,“临床+科研”双剑合璧的践行者!
洪煌明
他是为了理想放弃中山大学副教授职位奔赴西部的热血青年;
他是参与建立全球第一个NK/T淋巴瘤新分期系统的科研能手;
他是完成西南首例CAR-T治疗并成功避免其毒副作用的妙手仁医;
他还是在球场中挥洒汗水释放压力,在八段锦中磨练心性的职场达人。
洪煌明,汉族,1988年08月出生,共产党员,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四川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I期临床试验病区主任,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等荣誉。
不忘初心,勇攀高峰NK/T淋巴瘤分期重大突破,有效指导精准治疗。
洪煌明本科就读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8年至2020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基础医学博士后工作,在淋巴瘤和乳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博士后出站时,他本可以晋升副教授留在母校,但出于对事业的热爱,他选择到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祖国西部工作,致力于提升西部的肿瘤诊治水平。
2020年8月,洪煌明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引进至四川省肿瘤医院,获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青年人才、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他主持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四川省杰青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CSCO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基金,研究成果多次在世界顶级肿瘤大会ASCO、ASH、SABCS上报道交流。
NK/T淋巴瘤是我国第二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由于缺乏该病的分期系统,传统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很差。肿瘤的准确分期是开展精准治疗的前提,因此探索该病的分期系统,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针对这一关键科学问题,洪煌明潜心专研,在其导师的指导下联合国内19个肿瘤中心,经过不懈努力,建立了全球第一个NK/T淋巴瘤的新分期系统,并邀请韩国及新加坡团队成功验证了该分期。这项工作确立了该病的标准分期方法,能有效指导精准治疗。
对于早期患者,单纯放疗足以取得很好的局部控制率,避免过度化疗,可以节约患者的经济成本,也能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晚期的患者,通过强化治疗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生存率。
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业届的广泛关注,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原创医学研究,写入了中国淋巴瘤诊疗专家共识。已经通过多种方式在全国3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惠及广大淋巴瘤患者。
除了建立NK/T淋巴瘤的分期以外,他还建立了早期NK/T淋巴瘤的预后模型,在早期患者中区分出预后不良者,以通过强化治疗提高生存率。
通过研究发现手术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可使肠道NK/T淋巴瘤生存率提高3倍,由此确立了肠道NK/T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法;
发现了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的不良预后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
探索了EZH2调控AURKA信号通路促进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明确了POD24对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意义。
他围绕乳腺癌转移及耐药的机制和转化治疗开展了系列研究,创新性的发现:
首诊IV期乳腺癌,原发灶手术切除的意义;
发现HR阳性晚期乳腺癌,一线化疗后内分泌维持治疗等效于化疗维持治疗,且不良反应更低;
构建了携带目标lncRNA的siRNA、偶联anti-人滋养层细胞表面糖蛋白抗原(TROP2)单克隆抗体的新型纳米材料,为难治性乳腺癌提供独特的治疗策略。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洪煌明近年先后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Oncology和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编委,获得了第七届医学家峰会“推动行业前行的力量·十大医学新锐”荣誉称号。
医者仁心 参与西南首例CAR-T治疗无微不至严密监测,成功避免其毒副作用
洪煌明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理念,关爱患者,每年诊治肿瘤患者超两千人次,荣获2021年度四川省肿瘤医院“医德医风优秀人员”和2022年“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他参与了全国首批,西南首例CAR-T治疗。这是一位来自广东的患者彭女士,她于2019年12月在广州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020年6月完成第一轮治疗,但是当年底便出现了疾病复发,骨髓浸润、肝脾侵犯及继发性脾功能亢进。随后,她辗转北京等几个城市,最后慕名找到了洪煌明的导师。
他们团队认真细致地了解了彭女士的发病和治疗过程,详细查看了她的病历,举行了多学科会诊。经过积极治疗,彭女士的状况明显好转。适逢CAR-T产品上市,在全面评估了患者的状况并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团队决定对彭女士进行CAR-T治疗。
CAR-T细胞治疗用好了有50%的治愈率,但它是一把双刃剑,容易伴随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等副作用,在杀肿瘤的同时也容易破坏自身器官,有风险。但洪煌明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处理无微不至,治疗期间没有回家,每天都去看患者好几次。嘱咐患者配合医护工作,详细叮嘱注意事项。在多科室的通力合作保驾护航之下,彭女士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顺利治愈,退休后还常常到大江南北自驾旅游。
洪煌明还积极参与肿瘤科普宣传。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参与了许多肿瘤防治的宣传活动,并参与出版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建议》等癌防科普图书,为照亮抗癌路贡献自己的星星之火。
磨练心性,锻铸团队。保持热爱,践行誓言。
平时既有会诊查房等本职工作,还有科研课题带研究生等教学任务,如何缓解工作压力?
洪煌明认为,首先还是要有对这一份事业的热爱,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谋生饭碗,兴趣点和事业匹配上了,就能永葆这一份热情激情。工作之余,他喜欢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挥拍之际把压力释放出去。同时他也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看书汲取精神力量,让心静下来,在繁忙的工作中拎清主次,处事也会更稳。
学科的发展壮大,需要传承和创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导师为学科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也在耳濡目染之下,成长为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硕士生导师,带领团队积极进取、奋勇争先。他将一线的临床研究和真实病例作为科研必备素材,和团队一起求知探索,为学科谋发展,也为患者求安康。
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组织,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青年委员,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淋巴瘤质控专家委员会秘书,四川省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会乳腺病学专委会副主委等。曾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二等奖等荣誉奖项。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洪煌明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从医誓言,带领团队不断突破,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