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感染,也是全球共同的疾病负担,一般在男性和 45-64 岁人群的发病率中更高。
微针透皮给药是除口服和注射以外的第三种给药方式,将药物透过皮肤屏障递送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起到全身作用,与口服或注射剂型相比,可溶性微针透皮给药是一种非侵略性的给药形式,具有可以避免肝脏首过效应、避免胃肠道代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及稳定血药浓度的优势,尤其可以改善一些自主行为不受控制的患者采用传统给药方式困难大、风险高的情况,随着科学和生物医疗技术的发展,可溶性微针透皮给药给药技术逐渐成为国内外研发热点。
优微生物简洁汇总1月份有关可溶性微针技术的相关资讯▼
NO.1 《溶解微针阵列作为乙型肝炎疫苗递送系统》
Zheng, X., Zhu, J., Zheng, C. 等教授团队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用甘露糖修饰的PLGA纳米颗粒(MNPs)包被可溶性微针阵列来开发一种新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递送系统。通过流式细胞术研究了这些纳米颗粒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将适当尺寸的含HBsAg的MNPs制备到水溶性微针阵列中。研究微针阵列的体外特性和小鼠皮下给药后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平均尺寸约为800 nm的PLGA纳米颗粒在刺激树突状细胞成熟方面表现出最显着的作用。在水溶性微针阵列中,含有HBsAg的靶向PLGA纳米颗粒离散分布,最大分布高度约为280 μm,载药量为0.98 ± 0.05 μg/mg。含药物的微针阵列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和更好的生物安全性,通过研究验证了可溶性复合微针给药在乙肝免疫中的可行性,为非注射疫苗输送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图片源于论文发布《AAPS PharmSciTech》截图
NO.2 《用皮质激素包埋溶解微针治疗增生性疤痕》
伊拉克穆斯坦西里亚大学医药学院团队
增生性瘢痕(HTS)经常在深层真皮和全层皮肤缺陷才能观察到,与其他侵入性治疗相比,HTS 中的局部药物递送已被证明更有效,但最大的缺点是操作人员依赖性和药物分配不均匀。此外,当儿童面对广泛疤痕或HTS的注射治疗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
因此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皮质激素嵌入的溶解微针(CEDMN),可提供无痛的皮肤渗透和直接的皮肤药物输送。使用基于透明质酸的DMN和CEDMN贴片,通过核磁共振(NMR)波谱进行结构分析,同时应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确定透明质酸的链长(摩尔质量)和分散性。通过对五名患有HTS的烧伤受害者进行测试,选择了三个可比较的疤痕,一个对照疤痕未经治疗。两个疤痕用600或800μm CEDMN贴片治疗,患者持续4个月接受治疗,8周后开始用800μm CEDMN进行治疗。
根据实验结果标明,可溶解微针贴片机械性能能够渗透皮肤和充分的药物输送,在此期间患者能体验到无痛的治疗方法。根据POSAS的说法,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疤痕都有所改善。因此能得出结论,基于透明质酸的 CEDMN 贴片是瘢痕内注射的宝贵替代品,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无痛且有效的方法来管理高温超导中的皮质类固醇。
(图片源于Journal of Burn Care & Research期刊截图)
NO.3 《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治疗的纳洛酮溶解微针贴片》
10.1007/s13346-022-01202-w
意大利萨萨里大学研发团队
纳洛酮是FDA批准的阿片类药物抑制剂,用于逆转阿片类药物过量并发症,迄今为止一直面临与其输送相关的挑战,局限性包括使用侵入性递送形式,以及由于其半衰期短而需要频繁的重新使用。
当前研究是设计一种透皮快速溶解的聚合物微针(MN)贴剂,其递送和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市售NAL产品相当,消除了其递送限制。研发团队制作了不同尺寸的贴片(500 μm;100阵列,800 μm;100阵列和600 μm;225阵列),以评估判断不同的长度、密度和单位面积之间的药物释放。这些贴剂中每个贴剂的药物剂量分别为17.89±0.23mg,17.2±0.77mg和17.8±1.01mg。此外,每个MN贴片的插入效率分别为94 ±4.8%、90.6±1.69%和96 ±1.29%。与被动渗透相比,观察到滞后时间缩短约5-15分钟,药物通量为15.09±7.68 g/cm,通过模型模拟和分析揭示了针底直径和针数在改善NAL全身药代动力学方面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期刊》)
NO.4《基于拇指力快速释放弹性应变能的高效溶解微针》
Geonwoo Kang教授团队
溶解微针(DMN)是肠外和肠内药物给药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替代方案,因为它具有无痛的自我给药和由于不产生医疗废物而具有的安全性。为了可重复和有效的DMN管理,已经研究了各种DMN应用方法,例如砝码,弹簧和电磁装置。然而,这些涂抹器具有复杂的结构,使用复杂且生产成本高。
图片源于论文章 可溶解微针贴片及其性能的示意图
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仅由简单的塑料部件组成的闩锁涂抹器,并通过拇指力操作,无需任何外部复杂设备。突起形闩锁和冲击距离旨在通过弹性变形积累拇指力能量并控制冲击速度。优化的门锁涂抹器,压力为 25 N,将两层DMN的载药尖端完全插入皮肤。在卵清蛋白免疫试验中,带有闩锁涂抹器的DMN显示出明显高于肌内注射的IgG抗体产生率。与传统注射器相比,可提供有效的DMN插入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具有改善包括疫苗在内的药物输送的巨大潜力。
NO.5 《负载微粒敏感细菌的可溶解微针离体皮肤动力学研究》
Mukarram Mudjahid教授团队
蜂窝织炎是一种常见的真皮/皮下组织皮肤感染,也是全球共同的疾病负担,一般在男性和 45-64 岁人群的发病率中更高。但目前氯霉素(CHL)的应用治疗因其毒性和对皮肤的渗透有限而受到阻碍,因此在这项研究中,CHL被开发成一种对细菌敏感的微粒,该微粒被进一步掺入溶解微针系统中以增加穿透力。为了支持这一配方,在本研究中,在甲醇、1%聚乙烯醇(PVA)、磷酸盐缓冲盐水(PBS)、胰蛋白酶大豆肉汤(TSB)和皮肤组织中验证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随后,根据ICH指南对所开发的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含细菌感染的大鼠皮肤组织中存在高药物释放微粒敏感菌和高药物滞留的离体皮肤动力学评价,这也充分证明可溶解微针制剂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于论文《Spectrochimica Acta》发布的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