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路有理 病理大荟萃——胃肠专场”会议精彩回顾

2023-03-12 17:43   衡道病理

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既要把工作做的更加细致、把控质量,也要进一步的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2023年3月4日,“一路有理 病理大荟萃——胃肠专场”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生命绿洲和罗氏诊断特邀国内著名肿瘤病理专家,聚焦胃肠肿瘤的精准诊治,共话前沿进展,共议现状与挑战,共谈未来发展。本文整理会议精要如下。  

会议致辞

90641678230419382

图 盛伟琪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盛伟琪教授在致辞中对生命绿洲和罗氏诊断公司搭建的良好平台表示肯定。随后,盛伟琪教授谈到随着病理诊断和技术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病理学科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肿瘤已经进入了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时代,精准诊疗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病理学科无论是在诊断、疗效预测、还是预后判断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篇章、胃来可期——从2023 ASCO GI看胃癌生物标记物进展

第一篇章,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病理科周建华教授担任主持人。

53091678230419535

图 周建华教授

在周建华教授的主持下,首先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黄丹教授讲述“胃来可期——从2023 ASCO GI看胃癌生物标记物进展”主题内容。

81501678230419700

图 黄丹教授

黄丹教授首先介绍了胃癌分子分型的发展,和胃癌基于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法的分子分型,并强调了中国指南推荐的胃癌分子标记物:HER2、MMR、PD-L1、NTRK。

随后,介绍了胃癌免疫抑制剂的预测标志物:MMR/MSI状态是胃肠道肿瘤的免疫治疗最好的预测因子;PD-L1表达虽然不如MMR/MSI精准, 但其与肿瘤免疫抑制剂疗效有关,胃癌主要判读方式是CPS;PD-L1检测抗体、平台以及判读标准不同,虽然有相当多文献证实胃癌PD-L1某些克隆之间差异性不大,但缺乏大规模中心的验证。

最后,黄丹教授表示,胃癌的靶向生物标记物方面,HER2是中流砥柱 , ADC药物及免疫靶向联合化疗巩固了HER2王者地位;Claudin18历史首秀,是胃癌患者新方向、新选择、新希望;NTRK 泛瘤种靶点虽然是小基因但有大未来。

专家圆桌派

64511678230419773

图 讨论嘉宾

本篇章讨论环节中,山西省人民医院病理科屈重霄教授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王春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周建华教授和黄丹教授一起就“胃癌免疫治疗相关生物标记物涉及MMR及PD-L1,EBV等,针对EBV、PD-L1是否需要MMR一样所有胃癌患者都进行检测? 请谈谈您的看法”和“胃癌相关靶向药物的不断更新使得HER2,CLDN-18等生物标记物重要性不断提升,病理老师如何应对这些biomarker的检测以及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屈重霄教授首先介绍了本院的情况,表示PD-L1的检测并不作为常规检测,只在晚期胃癌患者需要免疫治疗时进行检测。EBV因为本身发生率不高,也不进行常规检测,一般根据HE形态的特点去判断是否要进行检测。

之后,王春教授表示,本院的胃癌肠癌小标本检测,MMR、PD-L1、HER2和EBV是作为常规检测,但活检样本因胃癌异质性等因素如HER-2进行FISH验证仍有一定疑问需要后续验证。

周建华教授随后进行了解答,强调病理要与临床多沟通,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检测。

第二篇章、久之计——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检测进展

第二篇章,由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郭凌川教授担任主持人。

69621678230419907

图 郭凌川教授

在郭凌川教授的主持下,首先由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病理科梁莉教授为大家介绍了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检测进展的内容。

71011678230420079

图 梁莉教授

梁莉教授分享了结直肠癌的相关内容:结直肠癌是一组异质性肿瘤,与发生部位、分子机制等相关。标准化标本前处理是基石,规范化病理报告是关键,基因检测需质控。结直肠癌的常规分子标志物检测应包含: RAS (包括KRAS及NRAS) 、BRAF V600E、MMR/MSI,其指导治疗、预后判断以及lynch综合征筛查具有重要意义。抗HER2治疗和NTRK等融合基因抑制剂的使用在结直肠癌治疗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标准治疗失败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进行HER2状态和NTRK融合的检测。MMR/MSI以外的其它免疫治疗相关标志物除临床实验外不推荐临床常规进行检测,目前VENTANA MMR RxDx Panel是国际上唯一获批免疫治疗伴随诊断的MMR抗体。

专家圆桌派

51531678230420190

图 讨论嘉宾

本篇章讨论环节中,解放军第940医院病理科刘斌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李明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郭凌川教授和梁莉教授一起讨论了——“病理医生如何应对MMR与MSI状态不一致的情况的临床疑问?”和“结直肠癌目前HER2以及NTRK等罕见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进展迅速,实际工作中是否需要开展常规化筛查? 请谈谈您的看法”两个话题。

刘斌教授首先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遇到MMR与MSI状态不一致时,要考虑重复检测、实验室交叉或者用不同方法进行检测,判断一致性,采用一致性更高的结果。随着指南的推荐,会将结直肠癌的HER2和NTRK等逐步纳入常规检测,让患者能够从中获益。

李明教授表示,首先应该考虑到是否由于样本质量,检测技术,结果判读的主观偏差等这些因素所导致的结果不一致,可以通过更换样本、重新检测,再次评价这些方法明确。在临床实践中,可以将结直肠癌的HER2和NTRK列为常规检测。

第三篇章、消化道早癌的病理诊断与进展

第三篇章,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病理科金木兰教授担任主持人。

67441678230420323

图 金木兰教授

在金木兰教授的主持下,首先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陈光勇教授为大家介绍了消化道早癌的病理诊断与进展的内容。

62861678230420458

图 陈光勇教授

陈光勇教授表示,既要重视消化道早癌病变的肉眼检查,又要规范消化道早癌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对活检标本判断性质,对切除标本进行疗效评估,还要加强临床和病理之间的联系。

专家圆桌派

75491678230420585

图 讨论嘉宾

本篇章讨论环节中,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周成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况东教授作为特邀嘉宾与金木兰教授和陈光勇教授一起讨论了——“病理医生在消化道早癌筛查流程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如何与临床配合? 请谈谈您的经验”和“对于消化道早癌规范化的病理学报告中需体现哪些内容,临床医生更关心哪些方面? 请各位专家分享经验或给出建议”两个话题。

周成军教授表示,在消化道早癌的筛查过程中,病理与临床医生要在公平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临床医生一般关心是否浸润、浸润深度、是否侵犯脉管、垂直切缘是否阳性和肿瘤直径是否大于3cm等问题,病理医生应该提供的更全面的报告。

况东教授指出,针对消化道早癌,病理医生应该学会看内镜,更全面的掌握病人情况。在获得内镜下切除的标本后,除了性质之外应该尽量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多信息,如脉管的侵犯、切缘的状态、溃疡、纤维化、肿瘤浸润方式、出芽的方式等。

会议总结

22621678230420721

图 盛伟琪教授做会议总结

会议最后,盛伟琪教授为大会做了总结,对与会专家和生命绿洲以及罗氏诊断搭建交流平台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强调分子病理的发展,对所有的肿瘤以及非肿瘤疾病诊断带动极为迅猛,超出了传统的细胞病理和组织病理。分子病理运用的范围、检测的效率、以及精准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对于病理医生来说,既要把工作做的更加细致、把控质量,也要进一步的更新知识、提高素养。

54981678230420851

图 参会专家合影

设计:鹏飞

编辑:小约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结直肠癌,HER2,病理医生,MMR,病理科,消化道,胃肠,胃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