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解读丨贾继东教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

2023
03/07

+
分享
评论
肝胆相照平台
A-
A+

本次指南修订后,所谓“不确定期”患者的比例会大幅度减少,更有利于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

为了规范和更新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22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更新形成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

在2023年3月1日“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病诊治进展--半月谈”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分享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十大更新要点”。特将精华整理成文,供临床医生参考。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修订工作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牵头,于2022年7月28日世界肝炎日正式启动,共进行国内专家正式讨论会6次,修改15稿,庄辉院士等多位专家线下反复对指南修订提出宝贵意见后,才得以成形。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正文3.0万字,33条推荐意见,204条文献(更新125篇),共十六个类别,分别是:流行病学和预防、病原学、自然史和发病机制、实验室检查、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治疗目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干扰素-α治疗、其他治疗、慢性HBV感染者的监测和随访管理、特殊人群抗病毒治疗的推荐意见、尚待研究和解决的临床问题。   

更新要点

1、扩大筛查并建议采用高灵敏试剂检测HBV DNA

2022更新推荐意见8: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或就医时,应该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对一般人群均应该进行HBsAg筛查,特别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男男性行为者、静脉药瘾者、HBV感染者的性伴侣和家庭接触者、接受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抗丙型肝炎病毒(HCV)药物治疗者等,以及孕妇和育龄期、备孕期女性(B1)。

2022更新推荐意见9:对HBsAg阳性者,包括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应尽可能采用高灵敏且检测线性范围大的HBV DNA检测方法(定量下限为10-20 IU/ml)(A1)。

在筛查方面,2019版指南中,推荐意见为鼓励在不涉及入托、入学和入职的健康体格检查中或就医时,进行HBsAg、抗-HBc和抗-HBs筛查。而2022版指南中,将筛查由“鼓励”调整为“应该”,希望更广范围地筛查HBsAg,基于WHO 2030目标和我国乙肝防治现状,本次指南修订希望传递更积极地筛查理念。同时2022版指南强调采用更灵敏的HBV DNA检测方法进行筛查,该条推荐意见为新增内容。

更新要点

2、自然史分期命名及定义修订

2022版命名参考EASL指南中的定义将4期重新命名,分别是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也称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HBeAg阳性CHB(也称免疫清除期、免疫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HBV感染(也称免疫控制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HBeAg阴性CHB(也称再活动期)。 

既往命名用免疫学概念描述,但尚缺乏直接免疫学证据支持和免疫学指标界定。采用目前的病毒学、生化及组织学指标难以对所有患者明确分期,并非所有的HBV感染者都会序贯出现这4期。因此,2022版指南采用了新的命名方式。从乙肝5项删减为3个病毒学标志物,同时调整ALT和HBV DNA的相关定义,详见图1。

54351678145804741

图1自然史分期命名对比

这样修改的优势在于更新后“不确定期”患者比例会大幅降低。部分未经治疗者随访1年,按其HBV DNA、ALT水平及组织学均难以明确归于以上4期,在文献中被称为“不确定期”慢性HBV感染者,约占28%~55%。所谓“不确定期”患者,并非指其处于一个独立的分期,而是指他们难以被明确分期。相较于真正的慢性HBeAg阳性感染者(也称免疫耐受期)或HBeAg阴性HBV感染者(也称非活动期 ),这部分患者疾病进展风险相对较高,因而可能也需要抗病毒治疗。本次指南修订后,所谓“不确定期”患者的比例会大幅度减少,更有利于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

更新要点

3、再代偿期肝硬化定义更明确

2019年版指南中对再代偿期定义为随着抗病毒药物的进步,许多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过治疗可以逆转为代偿期肝硬化,表现为肝细胞功能改善如白蛋白水平较前升高,PT较前缩短,不再出现腹水、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不需要肝移植也可长期存活。这些现象被称为肝硬化再代偿期,但目前尚无准确定义和统一的诊断标准。  

2022年指南将肝硬化再代偿定义为:在病因消除或控制的基础上,至少1年内不再出现:1)腹水(不用利尿剂);2)肝性脑病(不用乳果糖或利福昔明);3)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伴稳定肝功能改善。我国学者提出稳定肝功能改善的标准为MELD评分<10和/或Child-Pugh A级(白蛋白>35 g/L、INR<1.5及总胆红素<34μmol/L)。

更新要点

4、扩大抗病毒适应证

2022更新推荐意见11:对于血清HBV DNA阳性者,无论ALT水平高低,只要符合下列情况之一,建议抗病毒治疗:

(1)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B1);

(2)年龄>30岁(B1);

(3)无创指标或肝组织学检查,提示肝脏存在明显炎症(G≥2)或纤维化(F≥2)(B1);

(4)HBV相关肝外表现(如HBV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等)(B1)。 

2019版指南的推荐意见为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乙型肝炎HCC家族史且年龄>30岁,建议抗病毒治疗。本次更新将“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HCC家族史”和“年龄>30岁”作为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扩大了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体现了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的理念。

2022更新推荐意见12:临床确诊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无论其ALT和HBV DNA水平及HBeAg阳性与否,均建议抗病毒治疗。同时应注意寻找并治疗肝硬化的其他病因(如酒精、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或遗传代谢性肝病等)(B1)。 

2022版更新在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即使HBV DNA阴性,也建议抗病毒治疗。

更新要点

5、NAs治疗--艾米替诺福韦(TMF)加入推荐意见

由侯金林教授牵头的TMF III期临床试验入组TMF组605人,TDF组297人,用药96周。结果显示TMF病毒学应答与TDF相似,TMF生化应答率略高于TDF。

更新要点

6、NAs停药标准更严格

2022版指南推荐意见13:HBeAg阳性CHB患者首选NAs(ETV、TDF、TAF或TMF)治疗(A1)。大多需长期用药,最好至HBsAg消失再停药。如希望停药,治疗1年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且HBsAg<100 IU/ml,可尝试停药,但应严密监测,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B2)。

2019版指南推荐HBeAg阳性慢性感染者采用ETV、TDF或TAF治疗。治疗1年若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可考虑停药,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A1)。   新版指南中的用药建议强调了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用药。    

更新要点

7、优势人群可尝试加用干扰素

2022版指南推荐意见17:在一些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如:NAs治疗后HBV DNA<定量检测下限、HBeAg阴转,且HBsAg<1500 IU/ml时,结合患者意愿可考虑加用Peg-IFN-α治疗,以追求临床治愈。治疗24周后,若HBsAg<200 IU/ml或下降>1 log10 IU/ml,建议继续NAs联合Peg-IFN-α治疗至48~96周;治疗24周后,若HBsAg仍≥200 IU/ml,可考虑停用Peg-IFN-α,继续NAs治疗(B2)。 

该条推荐意见为新增内容,根据近三年来我国专家探索可能获得治愈患者的相关研究进行推荐。

更新要点

8、强调对疾病进展风险人群的监测 

2022版指南正文部分:我国学者提出的aMAP评分可便捷、准确的将慢性HBV感染者分为HCC低、中、高风险组,其HCC年发生率分别为0%~0.2%、0.4%~1.0%和1.6%~4.0%。所有慢性HBV感染者(不论是否正在接受治疗)均应每6个月通过AFP和腹部超声检测进行HCC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建议应至少每3-6个月筛查1次,必要时完善增强CT或增强MRI。

更新要点

9、更积极处理低病毒血症

2022版指南推荐意见20:CHB患者应用ETV、TDF、TAF或TMF治疗48周,HBV DNA仍可检出者(HBV DNA>20 IU/ml),排除依从性和检测误差后,可调整NAs治疗(应用ETV者换用TDF或TAF,应用TDF或TAF者换用ETV , 或两种药物联合使用)(B1)。也可以联合Peg-IFN-α治疗(B1)。 

新版指南将“HBV DNA>2×103 IU/ml”调整为“HBV DNA仍可检出者(HBV DNA>20 IU/ml)”,需要调整治疗。

更新要点

10、对儿童治疗更积极

2022版指南推荐意见27:对于HBV DNA阳性、ALT<1XULN者,需行肝组织学评估,如G≥1则应抗病毒治疗(B1);对于年龄1-7岁的患儿,即使缺少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在充分沟通及知情同意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方案参照儿童进展期CHB(C1)。

更积极治疗1-7岁ALT正常患儿的原因在于朱世殊教授团队的一项单中心RCT研究。研究纳入了46例1-16岁免疫耐受期儿童(ALT<1.5XULN,HBeAg阳性,HBV DNA≥107 IU/ml),接受干扰素序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结果显示1-7岁儿童HBeAg血清学转化、HBsAg清除率较高。

总结  

2022乙肝指南十大更新要点总结为:更积极地筛查 ,更积极地抗病毒治疗。

更新要点1:扩大筛查,应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

更新要点2:自然史分期标准更加明确,不确定期大幅减少;

更新要点3:再代偿期肝硬化定义更严格;

更新要点4:扩大抗病毒适应证,年龄、家族史满足其一;肝硬化患者不要求HBV DNA阳性;

更新要点5:NAs治疗,将TMF加入推荐意见;

更新要点6:NAs停药标准更严格;

更新要点7:优势人群可尝试加用干扰素追求临床治愈;

更新要点8:强调对疾病进展风险人群的筛查;

更新要点9:更积极处理低病毒血症;

更新要点10:更积极治疗1-7岁ALT正常儿童患者。

专家简介

82071678145806574

贾继东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 教授、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肝硬化与门脉高压诊疗及研究中心 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2006-2012)

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主席(APASL 2009-2010)

国际肝病学会主席(IASL 2013-2016)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2010-2020)

先后担任Hepatol Int、Liver Int、 JGH、 JCTH、《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及《肝脏》等国内外杂志的副主编及共同主编

本文图片来自于授课幻灯,整理/肝胆相照平台 审校/贾继东教授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为了解资讯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资讯以外的目的,平台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HBeAg,抗病毒治疗,HBsAg,HBV,DNA,肝硬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